汶川地震发生后,邵益生同志主动请缨,作为我部组织的首批专家组成员奔赴四川灾区,协助组织协调26个重灾区城镇的应急供水、管网抢修和水质检测等工作,圆满完成了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受到灾区有关部门和灾区人民的好评。
协助组织协调应急供水、管网抢修工作
为及时恢复供水作出了贡献
邵益生同志到达灾区后,即多次到都江堰、北川、绵竹、绵阳等十多个重灾区城镇,了解供水设施受损和应急供水情况,根据轻重缓急和现场条件制定救援队伍进驻灾区计划,并多次到现场看望抢修队伍,鼓舞他们的斗志,为他们排忧解难。截止5月31日,支援灾区的12支抢险队累计检出管网漏点487处,修复漏点206处,巡检管道627.6公里,安装供水管道32824米,新装饮用水点415处,除北川、汶川外,供水恢复率达到80%以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灾区应急供水出谋献策,协助处理了大量应急事务
地震发生次日,邵益生同志就在城镇供水应急救援紧急会议上,特别建议向灾区紧急调运饮用水消毒药片。他到达灾区后,积极创造条件,使运往灾区的大批净水设备、消毒药片、供水管材等物资及时投入使用。他根据灾区情况果断决策,从国家城市供水水质检测网紧急抽调10名专家组成5个小组分赴26个重灾区城镇开展水质检测评估工作,为随后的化验室对口支援及化验室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他还紧急调运了2个水质检测组和两台色质联机(GC-MS)及其它应急检测仪器赶赴灾区,协助当地自来水公司保障供水安全。
急为灾区人民所急,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克服困难努力履行职责
5月16日上午,他在去往绵竹的路上接到部里通知,部领导要在当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灾区城镇供水情况,要求尽快提供灾区最新进展报告。他几乎是在车上完成了报告构思。中午11点20分左右,当他赶到绵竹市政府办公室给部里发传真时,正好遭遇了一次强烈余震,他是最后一个撤离建筑物的人。5月19日晚,因当地媒体连续报道有强烈余震,成都呈现全城大撤离景象,可他却坚守岗位,直至次日凌晨3点才最后撤离大楼。在灾区期间,他每天都要承担大量细致而繁重的工作,完成或协助完成3-5份文字报告或文件,组织上报26个重灾城镇的供水水质日报表、净水设备安装运行情况统计表和供水救援队伍工作进展统计表;而这些工作几乎都是在频繁的余震中完成的。他还在5月16日到设在绵阳九州体育馆的民政救助中心申请登记领养一名孤儿,以期为灾区人民做点持续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