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从“曹鼐不可”说起

选择字体:[--] 发布时间:2017-06-30 08:57:26

建筑市场监管司 明刚

  明朝大臣曹鼐,年轻时曾在县衙负责社会治安。一次他抓到一名年轻貌美的女贼,押解途中,两人投宿在荒郊野庙内。不料,女贼频频以美色相诱,企图“潜规则”这位青年官员。曹鼐不是柳下惠,没有坐怀不乱的功夫,起心动念时,为了抵抗诱惑,他在纸上写下“曹鼐不可”四字,警示自己。妄念再起时,就烧掉重写。如此写了烧、烧了写,反反复复几十次,终于熬到天亮,一夜无事。从此,曹鼐不可传为美谈,成为清白自守的典范。

  老子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当下,党员干部面临的诱惑形形色色,远非曹鼐、老子那个时代所能想象。诱惑当前,如何能够站稳脚跟,守住底线,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必须要认真回答的问题。

  最近,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热议。剧中,一位小官巨贪让人印象深刻:在人前,他穿的简朴、吃的简单、住的简陋,过着貌似清苦的生活;在幕后,他却利用手中的审批权疯狂收受贿赂,“一面墙、一张床、一台冰箱”,塞满了2亿3千多万元现金,如此巨贪,触目惊心。

  世界上没有像模子刻出来一样的坏人,也很少有官员一踏入仕途就“立志”要做贪官。这位“两亿处长”也不例外,刚上任时,前任处长因为贪腐被判了无期,一开始,他尚知畏惧,心里还有“不可”二字。但是,当酒酣耳热之际,别人硬塞给他一张50万元的银行卡时,他没有像曹鼐那样提醒自己“不可”。他动摇了,一个月后,在心里偷偷写了一个“可”字,把钱取了出来。有了第一次,就再也收不住手了。一路贪来,他说因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穷怕了!

  “无病休嫌瘦,奉公莫怨贫”。其实,真正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他那永远都无法填满的欲壑。欲如火,不遏则燎原。欲望面前,需要时时自警自省;关键时刻,必须断喝一声不可。

  不可,是因为心中有敬畏。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不知敬畏,心存侥幸,就会行为失当,直至违法犯罪。俗话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贪官们也有畏惧,不过,他们畏惧的不是贪赃枉法,而是被绳之以法。不在因上努力,却在果上幻想,结局往往都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不可,是因为心中有觉悟。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诱惑当前,必须念起即觉,念起即断。面对糖衣炮弹,许多贪官却有另外一种“觉悟”:吃下糖衣,吐出炮弹。可是,贪欲之门一旦打开,财迷心窍、色迷心窍,心中就再也没有了“不可”的位置,别说炮弹,就是导弹、核弹,他们也会闭着眼睛急不可耐地吞下。

  不可,是因为心中有信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果说人生是一艘航船,那么理想信念就是船舵。要是船舵不正,动力越大,能力越强,人生偏航越严重,最后驶入歧途,被物欲的滔天巨浪所吞没,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心中牢记“不可”,才能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福建省东山县老书记谷文昌,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他曾和林业打了半辈子的交道,可是,当女儿结婚想要他批些木材做家具时,他直呼不可,硬是没有用手中的权力给女儿批一棵树。

  导弹司令杨业功是我军第一支新型战略导弹部队的建设者,一次,他的父亲因病住进了基地医院,院里主动提出医药费全免,杨业功直言不可,一分不少的将费用交到了医院。

  党的好干部郑培民一生为民,积劳成疾,工作中突发心脏病,被紧急送往医院,为了争取时间,工作人员拉起警笛,闯了红灯。郑培民忍着巨痛,说出了人生中最后一个不可:不要闯红灯。直到生命的最后关头,他都没有忘记要坚持原则。

  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我们要向这些党的优秀干部学习,常常自省,时时自律;要以党的纪律为标尺,诱惑面前谨记“不可”;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如此,才能祛除心魔,行止有度,才能把从严治党真正落到实处,才能让清廉之风吹遍神州大地。

  世间诱惑比比皆是,人生考验无处不在,关键时刻、紧要关头,千万要记得对自己大喝一声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