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像“网络购物”一样方便 实现中介交易“一站式”服务

选择字体:[--] 发布时间:2019-12-26 15:42:14

  12月13日下午,四川省成都市政务服务大厅内并没有如往年一般出现到处排队、人山人海的嘈杂景象。偌大的办事大厅整洁明亮,明确的功能分区指示牌设置在不同区域的分隔处,一目了然。进大门不远的位置是“互联网自助服务区”,数名企业办事人员坐在排布整齐的电脑前,一边在手机上阅读办事指南,一边在电脑上办理相关业务。

  “关键是节约时间。”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区,某房地产公司工作人员说,以前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要来回往返多个窗口、多个部门,现在通过“一个窗口”就能获取咨询、指导、协调、审批服务,非常便利。“按照我们公司的业务计算,压缩1天的审批时间可节约资金20万元以上。”

  “这就是改革的成果。你看几乎每个窗口都有人咨询或办理业务,但基本没有排队现象。因为流程更科学便捷,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更畅通,延时服务、远程服务、预约服务等创新举措可以满足企业和办事群众的多元化需求。”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法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自2018年5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以来,成都市坚持以改促建、以评促改,政务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有了大幅提升,企业和办事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总用时已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审批事项从71项减少至52项,审批要件从248个减少至115个,参与部门从24个减少至19个,改革范围拓展至不动产登记环节,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规范管理。

  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较为创新的就是,通过构建“中介超市”将涉及工程建设的中介服务纳入网上透明监管,进一步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

  “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中介服务一直存在着效率低、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等问题。”谈及建立“中介超市”的初衷,成都市政务服务管理和网络理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彻底整治中介乱象,成都市利用“互联网+”,建成“工程建设项目网上中介服务大厅”,将全部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评审、评估、测绘、检测、审查等27项中介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中介超市”,公布与此相关的法律依据、办理流程、收费要求以及承诺时限,实现注册登录、中介资质管理、参与竞价、合同备案、服务评价、咨询答复以及过程监管等功能,基本实现可比、可选、可查、可管等功能。截至目前,已有1110家中介服务机构入驻该平台。

  “对比很明显。以往进行施工图审查都是用板车拉着,多次往返于各个部门,相当麻烦,而现在只需要一个硬盘。”成都市某施工图审查机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机构每年进行图纸审查程序,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中介超市”和数字化施工图审查系统的建立,使得项目成果可直接在线上自动引用,避免重复提交材料,大大降低了出图送审成本,有效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减少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材料成本一半以上。”

  “各类项目都有明确的收费标准、办理时限以及客观的信用等级,即使像我们这样的业主小白,也能选到性价比高的中介服务。”成都某建筑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中介超市”为项目业主提供了详细的办事指南,他们只需根据需求对服务机构进行“点餐”,即可自动完成信息录入、招标公示、成果提交等工作流程。“不会担心经验不足而被坑。”

  “中介超市零门槛,符合条件企业都能入驻。我们小企业也能参与,公平竞争嘛!不像以前,项目都被那几家有名的大企业垄断了。”某工程咨询公司负责人说。入驻平台的中介机构可按照网上报名、公开竞价、公开选取等程序竞争获取中标资格,再由“中介超市”管理机构公示中标结果,实现中介服务“一站式”交易。“相信只要我们公司努力,服务质量提升,我们的业务会越来越多,知名度会越来越高。”

  “中介机构按信用等级自动排序,信用等级高的靠前显示,而进入全市黑名单联合惩戒的企业则被系统自动屏蔽。”据成都市政务服务管理和网络理政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中介超市”平台,可实现线上全程跟踪监督和记录,并通过主管部门、办事企业、专家团队等多维评价的方式进行信用等级评级。凡是存在不良行为的,将按照其情节性质和轻重程度,采取记录备案、列入“黑名单”等手段进行惩戒,基本建立起政府指导、部门管理、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的工作机制。“像‘网络购物’一样,让‘好评差评’成为中介服务机构的关注重点。”

  “‘中介超市’将中介服务环节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是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实现‘一网通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法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市大数据中心,科学整合工商、税务、人社、交通等多部门、多层级的业务数据,打通“信息壁垒”,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提升政务水平,创新监管方式、规范监管流程,真正实现让企业“只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为全国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有特色的成都经验。“我们将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为百姓提供一个更加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19.12.26 记者 杨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