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 垃圾分类一周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选择字体:[--]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2-05-23 13:51:50

  自2021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以来,山东省济南市成立山东省暨济南市生活垃圾分类培训学院,建成宣教基地190余处;全市共撤除零散投放点2.3万余处、设置集中分类投放点1.58万余处;各区县因地制宜,抓住村居、物业服务企业等关键枢纽,推动垃圾分类与基层社会治理相融合,经验做法被全国多地借鉴。目前,济南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方面的市政公用设施网络已初步完善,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成绩斐然,交出亮眼“成绩单”。

高效组织
垃圾分类成为全民参与的“新时尚”

  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担任议事协调机构双组长,制定方案统筹推进,人大、政协联动专项督查。

  济南市城市管理局提高政治站位,抓紧抓实抓好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将其贯穿到城市治理中,融入到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中,争当垃圾分类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广者。同时,该局强化社会动员,充分利用“报、刊、网、端、微、屏”全媒体传播矩阵,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阐释解读相关政策法规,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倡导绿色、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该局还联合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城建学院、济南广播电视台,成立山东省暨济南市生活垃圾分类培训学院,开展省市一体化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训活动。济南市城管、住房和城乡建设、教育、环保、文旅、卫健、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通力合作,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全力推动行业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全市165个街镇(功能区)、800多个社区、5000余个行政村所在基层党组织,从生活垃圾分类小切口入手,大力开展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市民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全力宣传、贯彻分类投放,知晓率、准确率逐渐提高,垃圾分类成为全民参与的“新时尚”。

部门联动
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

  为推进垃圾分类规范化、制度化开展,由济南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商务、住房和城乡建设、教育、机关事务服务等多部门参与,围绕《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制发《关于推广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配套规范、标准40余部,为推进垃圾分类提供制度保障。

  源头减量是助力垃圾分类的重要环节。济南市倡导住宿餐饮经营者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倡导餐饮企业主动提供不同规格大、中、小份的餐品,提醒顾客适量点餐、餐后打包,从源头减少厨余垃圾;对现有室内副食品市场进行改造提升,配置垃圾分类投放容器,并集中、规范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站或中转间;新建和改造社区菜市场、标准化菜市场,按标准因地制宜配置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主城区96处社区菜市场和大型连锁超市基本实现净菜上市。

  济南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市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班运转顺畅。由15个市直部门成立行业督导队伍,市城市管理局成立15个“包区挂办”督导组,融合开展“行业+城管”督导,每周调度重点工作进展、每月考核165个街镇(功能区)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并公布排名、每季度将15个区县(功能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全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

  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在投放环节,全市共撤除零散投放点2.3万余处,设置集中分类投放点1.58万余处,升级改造遮雨、照明、洗手、擦手、破袋、语音提示等功能投放点9500余处。在收运环节,巩固推广有害垃圾每月第一周集中宣传收集制度,配置有害垃圾收运车30辆;以现有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为依托,推行可回收物定时定点上门或预约方式集中回收;围绕居民小区、商业街推出“公交专线”“音乐专线”250余条,沿线撤桶近2800处,惠及各类小区、单位、商户1.86万余处。在处置环节,引入专业危废处置企业,保障有害垃圾的专业无害化处理。配置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70处,新建市级厨余垃圾集中处理厂1座,厨余垃圾设计处理总能力超1300吨/日,初步构建了“集中处理为主、就地处理为辅”的处理格局,以厌氧处理、好氧处理、生物养殖以及物理处理等多种工艺,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特性厨余垃圾处理需求;新建其他垃圾焚烧处理厂两处,其他垃圾焚烧处理设计总能力6250吨/日。

因地制宜
形成一批各有特色的模式

  济南市各区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形成一批各有特色、颇具成效的工作模式。历下区在全市率先试点推出行业专线收运模式,满足学校、医疗机构等行业垃圾分类收运需求。市中区积极推进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在提升处理能力的同时,探索规范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破解邻避效应。槐荫区推出开放式小区“党建引领、娃娃楼长”管理模式。

  天桥区建立“1+2+3+X”工作体系,即一个目标——全覆盖,两级督办——区政府办公室、区城管委办公室,三级体系——区级综合考核+分类运输体系、街道设施配置+分类收集体系、村居宣传发动+源头分类体系,X为多部门联动。历城区通过“一居一策”打造真正适合小区、村居的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模式,真正实现因地制宜。

  长清区率先提出垃圾分类“有房”(分类房)、“有车”(分类收运车)、“有本”(分类台账)工作思路。章丘区培育龙头企业,统筹全区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建立“580”回收模式。济阳区建立“行业部门—街镇—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四级联动新机制。莱芜区结合风土人情,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垃圾分类宣传节目。钢城区高标准打造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平阴县全域推行垃圾分类市场化,用专业队伍干专业工作。商河县率先开展农村“撤桶”工作,上门定时定点收运。

  济南高新区注重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市南部山区结合山区和农村实际,探索厨余垃圾、农业废弃物等协同处理、就地堆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结合新区建设,推动新建项目高标准配建垃圾分类设施。

  历下区燕子山社区、绿地中央公馆、槐荫区阳光100国际新城K区3处分类投放点改造提升项目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历城区鲁商凤凰城社区、章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3处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入选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名单。商河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集模式在中央电视台播报推广,全国供销合作社农村环境服务现场会在商河县召开,“两网融合”成效显著。市中区建设分类驿站推进“两网融合”模式得到权威媒体关注。

  2021年12月,山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现场观摩活动在济南举行。龙奥大厦、济南外国语学校开元国际分校、天桥区官扎营小学等公共机构及市中区、南部山区等区县和槐荫区营市街、历城区唐冶、历下区泉城路等街道垃圾分类典型经验在山东全省推广。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5.23 记者 胡春明 尚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