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位一体” 推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选择字体:[--]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2-06-24 18:07:58

  山东是历史文化大省,历史文化名城类型多样,底蕴深厚。临淄、曲阜、莒县曾经是齐、鲁、莒故都,见证了诸侯列国都城的繁华和恢弘;泰安、蓬莱是灿烂东方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地,彰显了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灵动;济南、青州曾是府城要塞,山水城格局浑然一体,尽显古人营城之智慧;青岛、烟台则是近代山东走向海洋、自强不息、开启现代化伟大征程的缩影。大量珍贵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积淀出齐鲁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深邃,讲述着一个个山东故事。近年来,山东省坚持“三位一体”工作总思路,不断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

规划引领 构建体系

  山东省共有20座历史文化名城、49个历史文化名镇、72个历史文化名村、60处历史文化街区,2010处历史建筑。

  近年来,山东省加快新一轮保护规划编制报批,已有12座名城保护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复,60处历史文化街区全部完成规划编制,43处获得批复……今年,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投入资金140万元,用于省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编制。在省级传承体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中,注重落实国家新要求,建立全类型、多层次、全要素的保护体系,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品质提升等工作有机结合,全面融入城乡建设;在保护规划论证、审查和报批中,注重吸收各级部门、专家学者和公众意见,优化保护规划报批机制和流程,推动规划高效能批复。

深挖资源 建档挂牌

  2020年前,山东省有35处历史文化街区、728处历史建筑,街区和历史建筑存量与历史文化大省地位不够匹配。

  2020年以来,山东省加快推进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启动了市县历史建筑数量“清零”(全省所有城市和县均要普查公布历史建筑)行动。完成“清零”后,结合历史建筑确定新标准,启动市县历史建筑数量“达十”(全省所有城市和县历史建筑数量均要达到10处以上)行动。截至目前,全省历史文化街区总量达到60处,历史建筑总量达到2010处,增速、增量均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明确规定新公布历史建筑1个月内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信息平台填报,3个月内完成挂牌和测绘建档,目前信息填报率、挂牌率、测绘建档率均动态维持在100%。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闫整表示:“历史建筑‘达十’工作完成后,山东省各市县充实完善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建筑保护的专业机构、配备了专门人员,解决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全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

保护更新 活化利用

  盛夏的齐鲁大地——济南百花洲,潺潺泉水流曲径;青州偶园街,林木苍翠古街忙;青岛中山路,百年里院再青春;烟台奇山所,原汁原味话海防。

  近年来,山东省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聚焦街区保护,助力城市更新。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全面加强对各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指导,通过组织业务培训、实地观摩等活动,不断提高各地保护工作水平;通过现场调研,指导各地牢固树立“微更新”“微改造”工作理念,坚决避免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的情况发生。今年6月,印发关于公布山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和优秀研究成果的通知,公布87项案例和优秀研究成果,涵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建筑、历史建筑、论文、关键技术应用8类,集中展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创建40周年来,山东省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领域取得的工作成果。济南百花洲、青岛八大关、潍坊坊子炭矿、周村古商城、曲阜明故城等一大批历史文化街区,风貌鲜明、人气集聚、活力突出,已成为各地“金名片”、网红打卡地,展示了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6.23 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