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积极探索 全面发展

高标准建设无障碍城市

选择字体:[--]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3-01-18 17:10:47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北京市于2019年11月启动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专项行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为特大城市无障碍环境治理探索出了“群众提需、专班推动、条牵块做、网格管护、社会评价”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坚持首都定位 提升建设水平

  加强总规引领。把服务保障冬奥会筹办、展示首都形象作为重中之重,聚焦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周边、四环路以内地区、城市副中心3个重点区域,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从单一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转向区域性、全要素无障碍环境建设。

  强化组织机制。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专班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执行组长的专项行动工作组,分阶段有序推进工作。2019年重点摸清无障碍设施底数、建立台账;2020年完成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问题整改、常态整治;2021年查漏补缺,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推进融合融入。北京市“十四五”规划专节规定“全面提升无障碍环境水平”;将无障碍建设与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乡村振兴、老龄宜居环境建设等一系列重大规划建设统一实施,提升整体效益。

坚持首善标准 提供便捷体验

  一方面,对108个涉奥场所及周边区域进行多轮“体检”。采取“一馆一案、挂账督办”的方式,推动无障碍设施实现由点及线到面,8个竞赛场馆、2个冬奥村实现全流线无障碍,25家冬奥会定点医院、60家冬奥会签约饭店、7家冬残奥会签约饭店完成无障碍改造,涉奥场所周边1公里范围内9858个点位完成改造提升。同时,注重细节设计,场馆看台最好的位置留给轮椅使用者,更衣室、卫生间、无障碍客房实现“全坡化、全圆角、全低位”。

  另一方面,科技助力冬奥。智能化手段多点开花,手机APP提供无障碍线路导航,“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系统”投入使用。八达岭高铁站斜拉箱式无障碍电梯落差达80余米,成为国内首创。冬奥村的灯具、空调、窗帘使用实现自主控制;感应传感系统、语音提示系统等满足残疾人运动员使用需求。运动员更衣室、无障碍坡道等设施的设计非常精巧、考虑十分周到。中外运动员纷纷点赞:“真的很方便,非常满意!”

坚持聚焦重点 保障城市宜居

  北京市突出抓好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无障碍设施建设。

  着力打造连贯畅通的交通出行体系。修复盲道26069处、人行横道6590处,改造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35个,实现城市全域主要道路盲道基本“无断点”、缘石坡道基本“零高差”。打造606条无障碍公交线路,地铁老线车站更新爬楼车和轮椅升降平台,并提供无障碍预约服务,满足更多残疾人、老年人独立出行需求。

  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累计改造重点领域公共服务场所1.58万个。市、区、街乡三级政务大厅,二、三级医院,一、二类公共厕所全面实现无障碍化。公园景区、宾馆饭店以及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馆等公共文体场所无障碍设施及服务进一步普及。大中型商超、银行等处的无障碍软硬件水平明显提升。各级学校无障碍设施进一步完善,软性服务实现全覆盖。

  着力适应多元化信息交流需求。城市无障碍大数据纳入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已开发应用,提供无障碍导航服务;51家网站和26款APP应用通过国家首批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评测。

  着力解决群众家门口的烦心事。“随整改、随问需、随优化”,改造小餐馆等“七小门店”2.4万个,2.95万栋老旧住宅楼单元门口进行坡化处理、加装扶手,200余个社区提供爬楼机上门服务,方便行动不便的居民上下楼。

坚持系统观念 增强治理效能

  强化法治保障。固化专项行动经验,高效完成无障碍地方性法规废旧立新,出台《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构建全人群享有、全要素覆盖、全流程监管、全社会参与的法治体系。

  推进精细化管理。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维护纳入网格化城市管理,常态化处置占用、闲置问题23.47万个。建立全市大数据管理系统,9224人参与排查,15万处公共设施点位、130万个无障碍设施“一账”管理,整改进度一目了然。

  广泛动员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列为民主协商选题和监督范围,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开展监督。发挥城市管理部门综合执法、无障碍专家和无障碍监督员实地体验、媒体和12345市民热线“接诉即办”三支力量。2000名专业监督员活跃在一线,以体验查问题、以监督促整改,参与无障碍改造事前评估、事中指导、事后验收。在全国率先建立分级分类达标公示制度,市、区两级5000余个点位接受社会监督。坚持正向引导,运用全媒体手段持续宣传报道,打造“牛爷体验无障碍”等宣传品牌,10万人参加“无障碍推动日”,“首善有爱、环境无碍”正在成为社会共识。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