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着力打造城市转型创新发展新样板

选择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31 15:30:37

  秋高气爽的季节,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风光旖旎。

  数年前,这里曾是煤炭开采形成的塌陷地,周边有大片震后危旧平房,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现在,大剧院、国际会展中心、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唐山档案馆……一座座造型别致的建筑矗立在南湖周边,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并成为唐山的“城市会客厅”。

  10月31日,以“城市转型,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唐山开幕,与会者将一睹唐山以南湖为代表的城市转型新路径。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桑卫京介绍,近年来,河北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机遇,推动城市向绿色、低碳、生态、节约方向转型,探索出了以唐山市为典型代表的河北经验。

  产业向绿

  10月22日至23日,以“工业旅游:城市更新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大会在唐山举办。300多名嘉宾走进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品味工业旅游的无穷魅力。

  从“干工业”到“看工业”,从“工业生产”到“工业旅游”,经济业态的变迁成为唐山城市转型的缩影。

  按照“一港双城”战略布局,唐山进行了城市版图的重构。以强化产业导入繁荣发展城市经济,促进以产兴城、以城聚人。唐山高质量打造了南湖“城市会客厅”、站西“城市门户区”、唐山花海“城市后花园”、老交大“文脉传承地”等重点片区,特别是以产业思维、市场模式狠抓文旅、会展、赛事等新增长点,实现了聚人气增活力促开放的多赢。1至9月,全市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5.7%,餐饮住宿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6%。

  逐渐褪去“煤都”“钢城”印象,“高新轻绿”成为唐山新名片。唐山先后荣获全国首个联合国“人居荣誉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人居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创业创新示范城市等荣誉,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同样是“煤都”“钢城”的邯郸,黑色一度是城市里单调的色彩。近年来,通过去产能、治污染、促转型,邯郸的城市色彩日渐丰富、明亮,产业焕发新活力,城市宜居更美丽。

  告别“灰头土脸”,如今,我省城市产业发展向绿而行,人居环境越来越好。

  环境向美

  8月28日,河北省第三届(邢台)园林博览会在邢台开幕。穿行于园博园,如同行走在连绵不断的画卷中,湖光旖旎、芳草碧绿。

  这片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园林所在地,同样曾经是由于多年采煤而形成的塌陷区。选址于此,注定其承担着城市生态修复的使命。

  2017年开始,我省每年在各市轮流举办一届省级园林博览会,并同步举办城市规划设计大赛,打造绿色发展和转型发展新平台,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绿色公共空间,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品位提升。

  千年古运河流经沧州市区,形成一个美丽湾流,1200亩土地三面环水,寸土寸金。但沧州市决定,包括这里在内的大运河流经市区两岸的2.8万亩土地都不搞商业开发。如今,这里的草坪、小景观带、健身休闲器材等,成了“老人散步、青年运动、孩子撒欢”的好去处。

  把运河还给市民,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沧州的城市发展更加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城市发展的核心是人本身”的重要理念,持续拓展城市绿色空间。近年来,我省以创建园林城为抓手,持续加大园林绿化工作力度,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县城、镇)40个,国家级和省级园林城市占比达94%,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7.2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68平方米。

  生活向好

  住了半辈子小平房的李淑艾,今年要在新房里过冬了,“有了集中供暖,冬天取暖再也不用烧炉子了,干净安全又暖和。”

  唐山市丰南区兰馨园小区居民李淑艾是我省棚户区改造的受益者之一。今年1至9月,唐山市有26个、23710套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居全省首位。目前,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开工建设295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5.7万户,帮助900多万住房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改善人居环境相辅相成。我省强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以来,全省公共供水量增加1.7亿立方米,服务人口增加420万人,公共供水普及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

  今年,我省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作为20项民心工程之一,并推进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今年底前,各市将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再为城市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摘自 《河北日报》 2019.10.31 记者 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