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府焕新颜

——广西凌云运用评价成果推进乡村建设侧记

选择字体:[--]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2-09-30 13:50:02

  站在云台山顶远眺,凌云县城依稀映入眼帘。这座掩映在云端之上、环绕于群山之中的小城,泗城是其古称,享有着“山上水乡、古府凌云、宜居天堂”等众多美誉。

  凌云县域面积2053平方公里,辖4镇4乡(其中4个瑶族乡)110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22.83万。2021年,凌云县被列入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名单。当地党委政府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将乡村建设评价作为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乡村风貌改造、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提标改造、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等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过去,很多来过凌云的人都觉得这里的村子有点“无序”“枯燥”。虽然有着近千年的州、府、县治地历史,却常常看不出里面的“文化味儿”。在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乡村建设评价专家团队来访交流后,当地政府很快意识到这一问题,着手根据村民的居住习惯和风俗,制定农房风貌整治激励政策,鼓励村民按风貌建设要求新建或改造农房。

  “我们希望通过农房和乡村建设塑造美丽乡村的‘形’‘实’‘魂’。”凌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祝有念进一步解释称,“例如在农房风格上,‘炮楼’加盖坡屋顶,部分房屋加盖全坡顶或坡檐,用脊花、翘角进行装饰;改建阳台仿古栏杆,楼顶女儿墙及一楼加装小坡檐和仿木挂件等,强化房屋特色风貌,塑造乡村振兴之‘形’。按照‘四化’(亮化、绿化、美化、文化)、‘五网’(电网、路网、宽带网、电视网、排水网)、‘六改’(改房、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沟渠)要求,完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乡村旅游等产业基础设施,塑造乡村振兴之‘实’。积极开展房前屋后美化改造和村内小节点景观提升,利用空地建设‘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营造亲切、简朴、自然的乡土风貌,塑造乡村振兴之‘魂’。”

  下甲镇双达村那标屯是位于乐百高速公路沿线的一个普通村庄。2021年5月,那标屯被列入凌云县“两高”沿线镇村容村貌示范带建设规划范围。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经过悉心设计,充分展现了本地特有的农房特色,包括飞檐翘壁的建筑形式等。改造后,村民陈朝领显得十分兴奋。“住在新楼房里感觉真不错。”他补充道,“不仅仅是房子,现在整个村子干净又整齐,我们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住进好房子,还要有好环境。环境脏乱曾引得凌云县不少百姓争论,评价专家团队发现并提出这一短板后,两年来得到了极大改善。如今,双达村村民兰礼鹏已经习惯把家里的垃圾分类打包整理好,放进胡同口的垃圾桶里。环卫工人会定时将桶里的垃圾运到村北的垃圾小屋,第二天再运至镇级垃圾中转站压缩,最后进入县里的水泥厂进行分解、气化焚烧以及烟气处理。“现在村里可干净了,道路有人扫,垃圾有人收,农村环境不比城里差。”兰礼鹏说。

  在玉洪瑶族乡伟利村,村民陈绍光也深有体会。今年,村里的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建设完毕,所有农户的生活污水通过门口的水槽,排到污水处理点,过滤后排入河道,污水处理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陈绍光竖起大拇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搞得真不错,河水现在又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清了,这是我们想要的生活环境!”

  环境越来越好,人们奋斗的劲头也越来越足。凌云县经济长时期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在乡村建设评价专家团队建议下,该县锚定“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依托“三张叶子两只鸡”(茶叶、桑蚕、油茶、乌鸡、金冠鸡)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矿泉水等资源优势,坚持“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构建、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下甲镇平怀村党支部书记郁再俭近来常常向过往者招徕“生意”:“我们村家家户户种桑养蚕,现在正是采集桑叶的时候。等桑果成熟了,村民摘下果子,卖到我们自己的酒厂制成桑葚酒。那时候,大家一定都来品尝啊!”

  平怀村村民还利用门前旱地,广泛种植桑叶,时而可见一群群毛色油亮的五彩山鸡在桑树地里嬉戏刨食。依托政府扶持,村民种桑养蚕、桑下养鸡、种植油茶,生活渐渐富裕起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支持下,村里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在完善,屯乐馆、屯书馆、屯艺馆等以及自然教室、绿乐园“七馆一室一乐园”特色休闲娱乐设施陆续落成,丰富着村民和游客的业余生活。

  “凌云县会继续以乡村建设评价为契机,依据评价报告所提意见和建议,努力补齐乡村建设短板,切实提高乡村建设水平,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让人居环境更清洁、更美丽,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饱满,让古府换新颜。”凌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忠诚说。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9.30 姚金桃 黄升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