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了乡村 富了百姓

——贵州遵义乡村建设走笔

选择字体:[--]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4-02-23 13:34:43

  贵州省遵义市近年来不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各地乡村风貌不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一幅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走进湄潭县鱼泉街道新石村偏岩塘组,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整洁的院坝街道、随处可见的小花园,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如同山水画一般。“这一派自然和谐景象,得益于我们按照乡村建设行动要求,实行了多项举措。”鱼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奉明说。

  “比如出台‘一图一表一说明’,即绘制乡村居民点建设规划图,编制居民点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配建项目表,定制居民点建设要点说明书。”李奉明说,这样一来,哪里是要保护的建筑,哪里建民居,哪里建果园,一目了然。

  2015年,湄潭县开始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新石村抓住了时机,仅偏岩塘组就已出让土地22宗、120亩。”新石村村支书熊超超说。

  在大部分实现土地入市交易的村寨,村集体会将获取的部分收益用在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的改善上。比如,偏岩塘组通过土地入市交易获取纯收益1000多万元,拿出部分收益建设了污水处理系统和文化广场,逐步完善了道路、院坝花园、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为村民创造了更加舒适宜居的环境。

  好房子还能带来好收益。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依托红色文化发展多项产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农家乐。来到一家名为“红色之家”的农家乐,老板王治强说,花茂村紧邻苟坝会议会址,他借助乡村旅游发展的契机,开了这家农家乐,如今生意十分红火。在“母氏陶艺馆”,创办人母先才将手工土陶技艺与当地红色文化结合,打造属于花茂的独家文创土陶产品。

  “房子越来越好,村民依托红色文化还办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彭龙芬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接近1.1万元增加到目前超过2.3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从16万元增加到1192万元。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2.23 新华社记者 刘智强 崔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