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心服务”托起安居生活

选择字体:[--]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4-03-13 15:34:27

  住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幸福指数。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市累计配租公租房(含廉租房)16.08万套,解决了53.54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保障住房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助力推进共同富裕。

  赣州市8个公租房小区共有10万余承租住户,小区人员结构复杂、治理难度大。赣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以此为试点,打造红色安居“心服务”党建品牌,推动场地前置一线、党员下沉至一线、资源整合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各部门共治、群众参与的党建引领公租房治理有效路径。

多方参与 画出共治“同心圆”

  赣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公租房运营单位的党员全部下沉至公租房小区一线,召开党建联席会,实现公租房小区党组织全覆盖。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3+N”(“房屋管理、社区治理、物业服务”为主,居民中的党员、退役军人、志愿者等为辅)公租房多方治理架构模式。

  通过创建“红色邻里”工作模式,加强协同治理能力,充分发挥“3”的作用,确保“N”的参与度,每月不定期召开多方议事会,共同协商解决小区管理难题,形成人人有责的共治格局,目前已召开议事会145次,共同解决287个问题。

  赣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注重激发各方参与治理的合力,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推动教育、医疗、消防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公租房小区延伸。去年重阳节前夕,龙都嘉苑的居民通过自身参与的赣州市公益志愿者协会,邀请了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多个学科专家团队在小区开展健康宣传义诊活动,为近400名居民提供义诊咨询及健康宣教服务。

一线服务 架起便民“连心桥”

  赣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龙都嘉苑、和谐家园等公租房小区打造了集党建宣传、便民服务、共建共治、培训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具有赣南特色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初心服务馆暨便民暖心红色驿站,面向居民免费开放,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

  初心服务馆设有宣传区、学习区、便民区和共治区。面向居民开展宣传、党建、安全、技能等知识学习培训,打造家门口的“红色加油站”。动员居民参与小区管理,开展“美丽小区大家建”“安全小区大家护”等系列活动,实现房屋管理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初心服务馆自2022年陆续投入使用以来,成为诸多居民的“精神归属”,龙都嘉苑A区7栋的居民邓爷爷是小区初心服务馆的常客,每天上午9点准时来到初心服务馆“红色书屋”阅读报刊、书籍,之后和工作人员聊聊天再回家。要是哪天没来,工作人员便会上门去探望他,初心服务馆成为党群连心的牢固纽带。

尽心竭力 当好群众“房管家”

  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赣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激励党员立足岗位创佳绩,当好群众“房管家”。

  热心服务,群众办事高效便捷。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针对“疑难杂症”推出党员“一对一”解难题服务。针对群众反映的业务办理不便、办理时间长等问题,投入228万元建设赣州市住房保障管理系统,打通公安、民政等多个部门业务接口数据,取消10余种纸质证明材料,实现大数据联通“零证明”,同时不断开发新功能,调试新模块,在全省率先实现公租房各项业务“一掌通办”,群众办事时间减少60%以上。

  耐心服务,畅通群众议事渠道。深化“民呼我应 共建共治”模式,党员下沉一线,常态化开展群众议事会、上户走访,耐心听取群众意见,设置“有困难,找党员”服务牌,把党员姓名、电话等公示在8个公租房小区,24小时受理解决群众难题。

  恒心服务,营造群众安居环境。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实行全体党员干部“包楼栋”安全负责制,督促党员干部带头,以时时放不下心的责任感和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持之以恒强化房屋安全管理,做好群众贴心的“安全110”——安全服务24小时随叫随到。

  用心服务,数字赋能智慧生活。加快公租房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各公租房小区实现了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全覆盖,与赣州市住房保障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对公租房使用安全、转租转借、长期空置、租金催缴等问题进行分析、取证,解决公租房管理痛点难点问题。

  匠心服务,打造幸福美好小区。秉持一心一意为居民、精益求精为改善的匠心精神,从小区的一灯一椅做起,推动小区配套设施全面提档升级。去年以来,各公租房小区陆续对5700余盏破损昏暗的路灯及单元楼道灯完成了维修或更换,完成自行车停车区域改造2500平方米,增加停车位1200个、充电接口500个、新能源充电桩73个,设置便民休闲座椅51张、儿童游乐场所3个。通过建设配套功能健全、园林主题突出、党建特色鲜明、关注一老一小的现代化友好型小区,加快推动公租房小区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升级转变。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3.13 记者 龚后雨 通讯员 唐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