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以文化铸魂,让街区有机更新

选择字体:[--] 来源:城乡建设 发布时间:2024-03-22 15:14:01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陆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845万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州工作生活了13年,并亲自领导福州现代化建设6年。福州坚持把全龄友好、全域旅游、风貌保护等理念融入城市设计,用绣花功夫雕琢高品质城市空间,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配套全省领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全要素保障,持续推进城中村改造、完整社区建设、水系综合治理等工作,推动城市开发建设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其中河湖长制、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精心打造“闽江之心”最美滨江会客厅,获得2022年全球未来设计奖金奖、2022年国际建筑卓越奖城市设计类(建成类)一等奖。

突出4个方面的创新

  中山街区城市更新项目位于福州市冶山历史风貌区保护范围内,建设总投资15.2亿元,涉及23个单位、小区,惠及群众8874户2.5万人。

  综合理念创新。福州市秉承系统集成、全域更新理念,明确“保护优先、有机更新、彰显特色、传承文化”的总体思路,从构建“完整街区”的角度,统筹推进业态、功能、文化、品质的综合提升。

  工作机制创新。福州市创新推出“古厝长制”和古厝保护志愿者服务机制,守护闽都文化的“根”与“魂”;首创“居民恳谈日”“参与式预算”微实事协商等机制,发动社区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创新“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机制”,实现街区绿化、停车、文化等公共资源互补共享,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配套服务。

  智慧智能创新。福州市把中山街区改造作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基地建设的一大试点,引入未来社区、智慧小区概念,首创智慧社区平台、AI智慧导游系统,打造有声文化街区,布设1000多个物联感知设备,实现“智慧+”生活的蝶变,让街区更聪明、更智慧。

  管理服务创新。福州市着力破解无物业老旧小区“无人管理、社区兜底”的问题,引入片区化物业管理理念,通过“一家物业、一揽总包、一元服务、一流管理”,实现集约化、扁平化运作,提升整个片区的物业服务水平。

努力实现“加、减、乘、除”4种转变

  “加”,即增加服务效能。福州市引入知名物业服务企业,统一承接片区内道路保洁、垃圾分类、绿化管养、公厕养护、市容维护、老旧小区管理等项目,实施“管家式”服务、全要素管理。创新推出“1元服务”(即片区内的每户居民每天只需缴纳1元物业费,即可享受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服务),广受群众欢迎。目前居民满意度95%以上,物业费收缴率从不足40%提高到85%以上。

  “减”,即减少经费投入。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原来实行“多项目分包”,承接主体多,加上片区内独栋、零星老旧小区较多,经费投入较大。引入物业服务企业后,进行“一揽子总包”,管理机构和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精减,物业服务半径快速拓宽,物业管理密度得以提升,企业管理规模效益凸显,企业成本支出预计减少150万元。政府在相关市政项目及冶山历史风貌区管理上的经费支出也由原来的700万元减少至400万元。

  “乘”,即乘倍治理效应。物业公司整合公共资源和闲置资源,拓展“长者食堂+学堂”、家庭医生、养老托幼、物流零售、家政等增值服务,形成社区综合服务集群,以点带面对外辐射周边区域,带动片区内与片区周边社区服务提升,所获得的收益又将反哺片区建设,推动片区可持续发展。

  “除”,即消除内部梗阻。过去公共区域的市容管理、环境卫生、停车秩序、绿化管护、市政设施管护均有不同的管理主体,往往存在管理主体责任边界不明、推诿扯皮等问题。现在通过一家企业来实施管理后,物业企业专职日常作业,社区负责监督考核,相关部门提供执法支撑,协同作战,从体制机制上构建“大城管”格局。

着力打造“四美”街区

  厚植宜居之美。依据“先民生后提升、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观”原则,对12个老旧小区以“拆小院变大院”的手法进行资源整合,推动城市微更新,完善雨污管网、安防监控、公共照明等基础设施,道路白改黑及铺设石材4.5万平方米,缆线下地7000米,提升夜景灯光451处,拆除违章及不协调建筑25处,建成城市家具、雕塑小品及标识标牌110处。
彰显闽都之美。中山路位于冶山历史风貌区保护范围,是闽越文化重要发源地,见证了福州城2200多年的发展。福州市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修复泉山仁寿堂、武氏民居等6处历史建筑,连接林则徐出生地、中山纪念堂等“文保”单位,建成冶山春秋园四方出入口、冶山遗址博物馆、唐代马球场考古遗址及“无诸开疆”浮雕景墙等场景,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又一张闪亮名片。开发有声智能体验应用场景,通过喜马拉雅有声文化新载体,植入闽都典故等6000余册有声读物,实现“一图一码一故事”,让群众体验跨越千年的历史穿越。

  织就生态之美。巧妙设计街头小公园和街头绿地18处,整合利用边角地、挡墙、居民阳台、店铺门口等,实施垂直绿化400平方米,促进生态空间与人的活动空间自然融合。以茉莉花、茶花、桂花等为重点,合理搭配乔、灌、观叶植物百余种,营造四季有花、全年见绿的美丽景象。

  凸显合力之美。构建多方参与的“服务联盟”,依托福州市首家社区居民议事厅和邻里茶叙室、律师工作室等载体,召开议事会、协商会360场,沟通协商垃圾屋选址、电梯加装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58个,营造了“邻里一家亲,有事好商量”的睦邻风尚。

  中山街区更新改造是福州市街区有机更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以“首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试点”“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住房城乡建设部完整社区试点建设为契机,加快补齐养老、托育、停车、充电、便利店、早餐店、菜市场、“小修小补”点等设施短板,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目前,已累计打造18个完整街区示范区,建成167个便民生活圈,服务社区居民150.73万人,城市商业活跃度、消费舒适度、到达便利度等得到较大提升;全国首创“长者食堂+学堂”养老服务品牌,共建成长者食堂499个,提供餐位1.9万张,让老年人住在家里、食在社区、学在社区、乐在社区。

摘自 《城乡建设》 2024.03.21 朱训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