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百姓一片洁净

——辽宁狠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侧记

选择字体:[--]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4-04-16 14:57:51

  阳春三月,大地回春,莺飞草长。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佟二堡镇亮子口村,道路干净整洁,垃圾箱摆放得整整齐齐。广场上,村民们正在使用器材健身,三五成群地拉着家常。从几年前垃圾随地可见到如今路面上几乎见不到一张纸屑,对于村民们而言,环境改变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咱就拿扔垃圾这事儿来说,现在我们根本不用远走,装袋放到门口就行。保洁员定时来收,再统一送到中转站,真是太方便了!”村民赵利波十分感慨。

  亮子口村的变化是辽宁省近年来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一幅缩影。该省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清干净、保持住、补短板、建机制”方面狠下功夫,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建设。2023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共组织出动人员294万人次,出动车辆89万台次,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27万吨,特别是4月和10月两次开展积存垃圾集中大清理行动,各个村落的面貌随之焕然一新。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也随之发生可喜变化,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各出奇招 促进分类减量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村村有答案、镇镇有答案”工作要求,辽宁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针对这项工作,加强了规划引领作用——以自然村为单位,由村到镇、由镇及县,全面系统梳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布局,认真测算垃圾产量、运输距离、处理能力等,按照布局合理、经济可行、生态约束、实施可操作的原则,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优化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布局,编制完成《辽宁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布局规划》。

  “通过规划引领,各地发挥其约束性和强制性,实现部门联动、逐年建设,方能按期完成规划目标。”辽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处长孙辉东说,“其中,我们在规划中强化了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全省实现日减少农村生活垃圾产生1680吨。”

  源头减量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关键一环。在沈阳市于洪区,当地将农村与城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充分融合,结合设施农业项目多的实际,按照生产源和生活源推行各类垃圾先分流、生活垃圾再分类,紧紧抓住“两端两化”(前端减量化和末端资源化),实行农村垃圾“二次六分法”,即首先将废弃秧棵、建筑垃圾分流存放,再将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城区“四分类”标准)实施分类投放,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为了让群众更容易更快速地理解垃圾分类工作,本溪市本溪县则推广了碱厂镇创造性提出的“猪小妹”分类法:“猪可以吃的是厨余垃圾;卖了可以买猪的是可回收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毒有害垃圾;猪不要吃的是其他垃圾”。这一生动创新不但明显提升了人们对于垃圾分类技巧的掌握,还加强了政府与群众的亲和度。碱厂镇同时在“一池两场”建设上开展示范项目建设,推行预制水泥管庭院积肥池,利用闲置场地设置居民组积肥场和建筑垃圾场,实现了建设简便、投资少、见效快的效果。

补齐短板 促进多方共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基层而言,补齐设施和队伍短板是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必要步骤。

  垃圾处置设施陈旧落后、配备不足,部分城市垃圾焚烧厂“吃不饱”,这些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辽宁省在各环节处置设施上下大力气,统筹设施布局,逐步打破城乡区域界限,统筹县乡村三级设施建设和服务,充分发挥现有垃圾处置设施能力。省级财政安排2.5亿元农村人居环境奖补资金,持续投入支持农村垃圾处置设施建设,按照“规划一批、成熟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分批推进项目实施。与此同时,各地市纷纷壮大了保洁员队伍,保证垃圾收集、分类减量和群众的有效组织发动;因地制宜配齐健全村庄垃圾收集点,保证垃圾得到集中收集;建设并提升乡镇中转站,保证高效完成中转任务;调剂各类交通工具补充转运车辆的缺口,保证垃圾能够得到及时转运。

  新建的凤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在指挥从乡镇转运过来的压缩式垃圾运输车有序进场、过磅。这个日处理能力5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能够辐射凤城市全域5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处理,还百姓一片洁净。

  “我们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村企共建等多种方式,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垃圾处置设施建设,逐步补齐垃圾处置设施的历史短板。”辽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副处长王欢介绍说,全省去年新增乡镇中转站101座,新增各类转运车辆604辆,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设施37座,同时积极谋划了偏远村镇生活垃圾小型化分散式焚烧处理试点县建设。

强化担当 层层压实责任

  做好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最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作为保障。

  辽宁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总纲领,锚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目标任务,继续落实省级统筹、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为加强组织领导工作,辽宁省由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推动,实施“县领导包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的垃圾治理责任制,共计选聘11.2万名村民监督员,通过“辽宁乡村垃圾随手拍APP(应用程序)”及时反馈问题,通过现场会等方式树典型、抓反面、促工作。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制定考核办法,开展常态化暗访,定期进行通报,推动各地举一反三查摆问题,整改销号,真正形成压力责任逐级传导。

  在锦州市黑山县,当地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工作专班,每天调度指挥,并实行战区体制。四个班子主要领导包战区、县级领导包乡镇,全部下沉一线坐镇指挥。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带头抓、乡镇长亲自抓。该县还充分利用媒体工具,设立“这里该整治”和“这里已整改”专栏,每周在县电视台和黑山融媒体对脏乱差点位进行曝光,做到立即整改。被曝光的乡镇党(工)委书记在镜头前现身说法,究其根源,查找不足,当众作出整改承诺。

  奖罚分明能够树立榜样、敦促后进,从而带动更多地方共同进步。辽阳市辽阳县唐马寨镇由于表现出色,收到了来自市里的“大礼包”。

  “我们按照省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科学指导,加大农村垃圾治理力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老百姓很满意,我们也获得了市里的资金奖励。”唐马寨镇镇长李泽洋说。据了解,自2023年起,辽阳市对整治成效突出的试点乡镇每年奖励50万元,试点村每年奖励10万元。李泽洋表示,这笔经费虽然不多,却是对该镇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高度认可,“真的很受鼓舞,我们有信心越搞越好!”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4.12 记者 赵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