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危房改造坚毅和温暖同行

选择字体:[--] 发布时间:2020-07-21 09:30:44

  白色的瓷片闪着光亮,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平整的地面,储物柜里的碗筷和蔬菜摆放整齐,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下冶镇大岭村赵发展家的厨房处处透露着生活的品质和希望。这是2018年秋他用政府补助的3000元资金对厨房改造后的场景。这样的设施不仅自己用着舒心,也让亲戚们眼前一亮。赵发展高兴地告诉亲戚们:“这要感谢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是危房改造好政策,让我有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厨房。”

  实施“六改一增”措施,就是赵发展所说的好政策,也是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创新之处。他们一方面全面推进改造任务,一方面对未享受危房改造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六改一增”,即改院、改厨、改厕、改门窗、改墙(地)面、改照明灯以及增添或更新简单家具,标准为每户3000元。政策实施以来,共为597户住户补贴资金178.5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民居住生活环境。

  一切以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为宗旨,力争让所有百姓住进亮堂的、现代化的住房,同时因地制宜,把农村危房改造与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在追求“新”的路上,又在保护着“旧”。位于王屋山下的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危房改造所涉农户88%以上分布在山区。所以,当地对省级传统村落及位于景区和景区周边的村庄,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点修缮保护,保留传统建筑风貌。比如,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脱贫致富的邵原镇双房村、神沟村,山谷下的房屋经过改造变得古色古香,带动了农家院经济发展。金秋时节,这里能看到满山红叶飒飒,老百姓把火红的柿子、金黄的南瓜、饱满的山楂摆在路边,供游客品尝、购买。通过发展旅游业,住户均年收入增加8000元以上。整个村子保留着纯朴的味道,彰显着蓬勃的生机。

  为了更好地推动危房改造工作,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定期总结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想尽一切办法完善、创新工作措施,坚持做到技术服务到位、政策宣传到位。

  2018年2月,该局委托济源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按照造价低、功能好、安全性高、符合农民居住习惯的原则,设计出4种不同面积、不同户型的农房改造通用图集,印发给各镇,供危改户参考选择,既方便了有关人员入户宣传协调,也为危改户盖新房提供了极大便利。

  考虑到农村建筑工匠是农房建设主力军,为确保建房质量,该局还联合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举办培训班,把农村危房改造最急需的危房加固技术、质量检查验收、建设基本技能等内容进行重点培训,编印农村危房改造工匠培训专用教材,培训合格后发放证书。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万玉经常说,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事关脱贫攻坚成效,必须调动全局力量推进。2019年7月,危房鉴定大排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该局从二级机构抽调精兵强将近300人驻村推动。抽调人员全部吃住在村里,仅用9天就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作为农村危房改造牵头单位,该局不等不靠,多方筹措资金,2015年至今完成了2906户改造任务,发放补助资金5102.405万元,全面实现了农村危房“清零”。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艰辛,也更艰险——进村入户开展鉴定、监督指导,往往只能徒步,一天步行超过两万步是常事;有时加班至深夜,测距甚至需要用手机上的灯辅助;下雨天开车,车轮陷进泥里很常见,甚至有一次急弯下坡,车辆侧滑到路边被死死卡住,直到村民闻讯赶来,才把车子抬了出来……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工作人员从未言过辛苦或放弃,他们坚毅的品格早已融入了对百姓的赤诚。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还为60周岁(含)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贫困残疾人家庭或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老人设立了“增孝扶贫‘积极改善老人住房条件’补助资金”。消息发出后,邵原镇段洼村村民崔保玉和王小霞立刻响应,他们都有为老人盖新房的打算,但由于经济条件不好,一直无法落实。现在有了好政策,便紧锣密鼓干起来。住上新房子,老人们心里由衷地高兴:“新房子明亮、舒适,盼了一辈子啊,值了!”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0.07.20 酒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