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子 找路子——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助力通渭县脱贫攻坚小记

选择字体:[--] 发布时间:2020-08-19 09:13:24

  驱车行进在重峦叠嶂的公路上,放眼望去,漫山的梯田一片绿油油。曾经光秃秃的山脊两侧,现在种满了树木和经济作物,那些坑坑洼洼的土路也铺好了沥青或水泥路面,“村村通”已经成为现实……短短几年间,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这个拥有44万农业人口、水资源严重缺乏、水土严重流失、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级贫困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为主导的相关部门支持帮助下,通渭人民勤劳自强、奋斗进取,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越走越宽。

  通渭县副县长李清元说:“全县这几年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离不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及其他帮扶单位的大力扶持。他们不仅投入大量资金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还选派大批优秀的驻村干部,扎扎实实为村民办实事,寻找致富门路。”

  2017年,甘肃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关于调整加强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力量的意见》,要求省直部门将最强的领导力量、最优的帮扶资源向特困县乡镇倾斜,为贫困村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为贫困户选派帮扶责任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作为组长帮扶单位,与另外8家省直单位携手帮扶通渭县。

  2018年,帮扶干部分批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制定工作,做到五个坚持:坚持与农户面对面,全面了解情况,杜绝闭门造车、千篇一律;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分析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坚持现行扶贫标准,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制定脱贫计划措施;坚持签字背书,镇主要负责人、包村干部、村“两委”负责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和帮扶责任人,承担确保“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真实性的责任;坚持二次讨论完善,“一户一策”计划必须在入户调查完成初稿的基础上,由包村干部、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和帮扶责任人再次讨论并认真修改完善。

  2019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挤”出718万元,协调社会资金400多万元,实施帮扶项目53个,重点补齐农村产业发展、扶贫车间、住房安全、消费扶贫、安全饮水、村容村貌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短板——产业发展方面,帮扶种植金银花760亩,带动3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藜麦1650亩,带动1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马营镇大河村新建500平方米牛棚;在榜罗镇先锋村新建藜麦加工车间1座,在李坡村新建饲草加工车间1座并购置相关设备,在毛湾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购置藜麦茶加工设备和榨油机各一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会还牵头组织干部职工购买贫困村各类农产品,通过消费扶贫,帮助当地群众把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提高其脱贫信心。

  今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构建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督战机制,联合其他省直单位,共计实施125个帮扶项目,先后投入1200余万元。

  第三铺乡是甘肃省深度贫困乡,很多村子在大山腹地,基本不通道路。姚岔村又是该乡深度贫困村,村民世世代代很少走出大山,完全靠天吃饭,遇到灾年只能靠救济为生。为此,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其他省直单位,为姚岔村投资40多万元用于整体改造,硬化村社道路,为农户接通自来水设施。这两年,乡里的年轻劳动力开始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大力发展养牛、养羊产业,在地里种植玉米、洋芋、金银花、花椒等经济作物。道路通了,很多农民如今骑着“电蹦子”(农用电动三轮车),载着山货往外卖,收入大大提高了。

  村民姚炳德就是去年脱贫摘帽的。他高兴地说:“帮扶工作队给我的牛,前两天刚生下牛犊,大牛卖掉就能获利1.5万元。眼看着家里的母驴也快下崽了,今年光养殖就能赚2万多元。扶贫干部和农技人员给我们培训,教我们种植早熟洋芋、花椒,就连如何施肥、如何防治病虫害都手把手地教,现在种庄稼一样能挣钱。”

  榜罗镇是深度贫困镇。过去,镇里到处是土路,车辆开过尘土飞扬,一到雨天就变成“水泥路”。村里人戏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如今,原先的黄土路变成了美丽的乡村路。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汪振洋介绍说,今年他们利用帮扶资金,为红崖社、野湾社两个人口大社实施了巷道铺砖硬化工程。看到平坦的乡间道路,村民们的嘴上乐了、心里暖了。结对子,找路子。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帮扶办主任杨仲泰表示,为了帮助先锋村脱贫,该厅推行了“帮扶项目﹢贫困户”、“消费扶贫﹢贫困户”等多种模式,切实助力群众增收。今年的帮扶项目要求施工企业全部吸纳贫困户富余劳动力就地打工,红崖社贫困户张想想在工地上开三轮车拉砖,每天收入300元;其妻当起小工,每天也能挣到100元。先锋村与厅工会、爱心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销售村合作社的农特产品,吸纳贫困群众到村合作社务工,消费扶贫收入用于支付其务工工资,目前已带动近百名贫困群众脱贫。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0.08.19 张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