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小白”到“行家里手”——湖南省娄底市危改人张玉梅的故事

选择字体:[--] 发布时间:2020-09-02 09:07:44

  娄底,湖南省最年轻的省辖市,相传因二十八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在这里交相辉映而得名。全市人口超过450万,地貌多为山区丘陵,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给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这一目标,娄底市娄星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危改办”)主任张玉梅翻山越岭、风雨兼程,日夜奔波在工作第一线。该区农村危房改造实地考核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一,近2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安居梦。

  从事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之前,张玉梅一直在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机关工作。刚到危改办,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她顿感千头万绪、无从下手。对于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那时的张玉梅就是一个啥也不懂的“行业小白”。有的老同志调侃她说:“小姑娘肯定吃不了这份儿苦。”

  但张玉梅很不服气,她暗下决心——男同志能干好的工作,自己同样能干,还要干得更出色。为了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提高业务能力水平,张玉梅刻苦钻研政策文件,虚心向上级部门请教政策难点,利用双休日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户家中实地调研。

  她时刻告诫自己,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性强,无论是申报补助对象的确认、建设标准及房屋质量安全、房屋安全性鉴定、工程竣工验收,还是“一户一档”制作、信访问题处理、补助对象资金拨付等程序,工作虽繁重却必须严谨,不能出半点差错。只有将政策读懂吃透,才能更好地落实这一惠民政策,发挥最大效益,为老百姓解决最根本问题。历经四个多月的刻苦钻研和工作历练,张玉梅终于从“行业小白”变成了危房改造工作的行家里手。无论是困难群众和兄弟单位询问政策,还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各种疑难杂症,乃至上级单位要求提供危房改造有关数据,她都有条不紊、信手拈来。

  在蛇形山镇越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钟成仁家的房子建于上世纪60年代。家中早已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晴天时阳光透过屋顶照亮房间,雨天时水滴落进屋里的盆盆罐罐滴滴答答响个不停。张玉梅听闻这一情况,立即联系帮扶单位及镇村领导一起前往实地察看。此后,张玉梅先后9次到现场督导,抢时间、抢进度、抓质量、抓安全。1个月后,钟成仁家的危房修葺一新。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收官之年。作为危改办主要负责同志,张玉梅不顾天气炎热,终日奔走在最前线。正如其同事所说:“张玉梅不是在走村入户,就是在走村入户的路上。”由于经常暴晒,她的皮肤严重过敏,至今未愈。

  7月,全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启动,张玉梅被抽调到涟源市,开展为期20天的“大普查”。彼时,农村危房虽已“清零”,但动态性查缺补漏等工作仍然繁杂。接到任务后,她没有任何犹疑和推辞,勇敢挑起重担。普查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她顶着酷暑入户走访,中午始终不休息,深夜常常还在汇总数据、梳理问题。一有空闲,她就和指导员、组员交流经验,探讨工作方法。普查刚开始那几天,因身体负荷太重,张玉梅几次出现中暑情况。她没有告诉同事和家人,晚上一人默默去附近的诊所打吊瓶,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奋战在普查一线。

  涟源市建中村村民张良付及其爱人是残障人士,家徒四壁,生活非常困难。张玉梅普查入户时,听闻一家人很少吃水果,便自掏腰包去商店购买了很多水果,送给他们和两个孩子。张良付感动得热泪盈眶,握住她的手连连道谢。张玉梅心头一酸,眼泪也流下来了。

  带头担当责任,带头攻坚克难。张玉梅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极大地助推了当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无论是工作进展、政策执行,还是最后竣工验收及资金拨付环节,娄星区都走在全市前列,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肯定以及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从事危房改造工作3年来,“白﹢黑”、“5﹢2”对张玉梅来说早已成为常态。比常人付出更多、牺牲更多,她从无怨言。可面对孩子,张玉梅心里有太多愧疚。

  她最小的孩子才3岁,正是需要母亲陪伴的时候。可是,张玉梅每次出门时,孩子还没有醒来,回家时孩子往往已经睡着了。她偶尔中午回家,年幼的孩子竟用怯生生的眼光看她。晚上加班跟孩子视频,孩子又会哭着喊妈妈……丈夫偶尔埋怨她“不管孩子不顾家”,但张玉梅总是笑笑:“只要困难群众住得安全舒适,付出再多也值。”

  危房改造之路上,没有绚丽风景,没有鲜花掌声,有的只是三年如一日安于平凡却不甘平庸的工作热情,有的只是三年如一日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张玉梅以一名共产党员对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展现了危房改造一线干部的责任担当和执着追求。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0.09.02 记者 龚后雨 通讯员 刘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