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两高期”部机关离退休人员保健工作的调查报告

选择字体:[--] 发布时间:2007-02-26 15:35:00

为了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在“高龄、高发病”期(以下简称“两高”期)的医疗保健工作,准确把握老同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不断提高离退休人员的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我们于今年2月至11月对部机关离退休人员“两高”期保健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采取座谈会、家庭走访、电话了解等方式,与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83名离退休人员进行了系统探讨。通过调研,基本明确了“两高”期老同志健康状况的基本特点,摸清了在医疗保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加大老同志医疗保健工作的力度提出了建议和意见,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     离退休人员“两高”期的现状和特点

目前离退休人员已呈现大量步入“两高”期的趋势。我部机关共有离退休人员677人(不含代管的离退休人员31人),其中70岁以下312人,占46.1%7080岁之间255人,占37.7%8090岁之间97人,占14.3%90岁以上13人,占1.9%

各年龄段分布比例如图所示:

我部机关离退休人员的身体状况是:年龄在70岁以下的老人,生活上基本完全自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仍“退而不休”,还在聘用岗位上贡献着力量;年龄在7080岁之间的老人,生活上基本自理;年龄在8090岁之间的老人中,多数生活基本自理或半自理;但年龄在90岁以上的老人中大多数生活已不能自理,部分人已卧床不起,必须在他人的照顾下生活。

伴随着“两高”期的到来,部机关离退休人员的身体状况有以下特点:

(一)衰老加快、行动不便、带病生存。

龄是老年人功能衰退的第一位影响因素。离退休人员随年龄增加,机体各器官功能日趋衰退,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骨质疏松、骨关节病、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开始频频“光顾”。他们感觉、知觉衰退,智力下降,性格脆弱,行动不便,带病生存。

(二)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基本上呈上升趋势。

随年龄增加,老年性基础疾病与年龄成正比例发展,但在保健知识宣教、控制饮食、增强锻炼等人为措施的干预下,部分疾病如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已趋于平稳甚至下降。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虽然居高不下,但是知晓率与患病率相当,发病人群已基本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冠心病和糖尿病仍呈上升趋势,癌症作为死亡率最高,对病患心理影响最大的疾病,其发病率也在日趋增高。我局已明确癌症诊断的老同志共45人,占全体离退休人员的6.7%1982年以来共有192名老干部去世,其中癌症患者86人,占45%。据今年5月份体检结果统计,我部老干部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均为占参检人数的百分比)如下:冠心病25.9%,高血压病47.6%,高脂血症49.9%,糖尿病16.8%,前列腺增生56.5%,青光眼5.2%,白内障6.3%。以下是近几年常见疾病发生率的趋势图。

(三)各类疾病并发症增多,出现高致残率。

随发病时间的推移,各类疾病并发症日渐增多,出现高致残率。如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其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脑中风、视网膜病变、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周围神经病变等,成为引起机体失能、残障的主要原因。其次老年人脏器功能储备能力差,适应能力弱,机体稳定性差。再次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很容易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各类疾病并发症的高发生率直接导致高致残率,严重影响了老年生活质量。仅20068月份我局就出现了4例脑梗病例,1例心梗病例。如我局离退休人员丁宁、蒋达善、李木林、李洪庆、胡林芳、张宴宾等人因出现大面积脑梗塞,现肢体部分或完全丧失自主活动能力,需要在他人的照顾下生存。

(四)各类心脑血管突发事件增多,出现高死亡率。

伴随着心脑血管事件的直接诱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日渐增多,各类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老年人的各种器官功能减退,机体适应能力低下,因此一旦发病,病情常迅速恶化,出现高死亡率。比如老年心梗发病时不一定出现典型的胸痛,可能仅仅感到疲倦、无力、出汗、胸闷,但很快就出现心力衰竭、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如杨春台同志因突发心脏病猝死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二、离退休人员“两高”期在医疗保健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随着“两高”期的到来,老同志对保健知识的需求更加迫切

在召开的各类座谈会上,许多老同志认为离退休干部局这几年狠抓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符合广大老干部的愿望,但是现在更热切希望编写一本老干部急需的保健手册,内容要含盖各类疾病发病先兆、常用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各种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二)高并发症带来治疗的矛盾与难度加大

老年人患病常是多系统疾病同时存在,加上老年人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反应性减弱,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长期患病的老年人对所患疾病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和适应能力,老年人的感知退化,自觉症状轻,症状多样化,并发症较多,衰老、多种疾病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加大了及时准确判断和救治的难度以及用药的矛盾。

(三)由于疾病突发性强,要求抢救及时、准确

由于许多老同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基础病的控制欠佳,直接导致脑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病。疾病的特点决定了抢救时间的紧迫性和急救措施正确性的重要性。患者如果在发病后的最佳治疗时间内没有接受到及时的诊断、正确的救治,将会影响治疗效果,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后续生活质量,甚至无法挽救患者生命。这就要求患者及其家属要具备一定的保健急救常识,在无医务人员在场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能进行正确的简单处置,为后续的医院治疗打好基础。同时也要求我们医务人员要具备精湛的技术,及时给予正确的诊治。

(四)就医难一直是困扰老同志的难题

当前,我部机关离退休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看病难”、“住院难”的情况,这是医疗卫生供需矛盾的一个反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挂号难,特别是挂大医院专家号更难,挂号市场混乱。

2、看病难,就医程序烦琐,划价、缴费、取药、预约各项检查等楼上楼下处处排队,且医疗机构设置欠合理,如果无人陪同,为数不少的老干部已不能独自完成看病事宜。

3、住院难,一直是我局离退休人员存在的“老大难”问题。许多老同志等待住院床位多日甚至数月已是很常见的事情。今年我局一位离休干部患肝癌晚期,等待住人民医院时间达1个月之久,后来还是通过多方努力才得以解决。

(五)各类慢性病所带来的家庭负担加重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疾病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经济负担。老年人比其他年龄群体在医疗保健方面有更多的需求,对于相对过高的医疗保健费用,个人及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对于我部的老同志而言,由于有着相对于地方医保较优越的公费医疗制度,在一般的慢性病治疗药物费用上基本上不存在个人负担过重的状况。但一旦涉及到肿瘤、进口心脏血管支架介入治疗等费用昂贵且个人负担比例较高的治疗项目,就会给家庭、单位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如去年11支部的一位退休人员患心梗安装了4个支架,共用医药费17万元,个人负担了7万元。今年8月份刚去世的一位83岁离休干部患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在北大医院上呼吸机抢救了半年,共花医药费70多万元,子女也半年没有上班。

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使得老年人期望子女照顾和子女想亲自照顾老人的想法已不太现实。调查显示现在成年子女本身就是社会各阶层、各单位的骨干,有一半以上的成年子女因为“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普遍感到经济困难、时间紧张或精力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慢性疾病也给家庭子女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

(六)空巢老人在医疗和养老上带来了诸多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空巢老人特别是丧偶独居的空巢老人增长较快,他们是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数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也是生存风险最大的一个群体。特别是鳏寡孤独老人,据了解目前我局共有30余人,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困难:一是生活无助。他们衣食住行、看病住院全靠自己打理。“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担心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有病无人照料。如我局一支部的一位离休干部独居在家,因骨折往背部贴膏药都成了问题。二是情感空洞。我国历史上历来以子孙满堂的大家庭为荣,而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也是通过大家庭的居住方式来体现的。如今,子女离开家庭,空巢老人无法享受过去大家庭的天伦之乐,使他们缺少了精神慰籍,产生孤独感。有些丧偶的空巢老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这种老年性抑郁,导致他们情绪低落,没有活力,对前景黯然、消极。三是生活在空巢家庭中有病的老人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如何为空巢老人的人生画一个圆满的句号,是老龄化社会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三、进一步做好“两高”期医疗保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坚持以预防为主的保健工作方针,有针对性的做好宣传教育。

在坚持现有的宣传教育制度和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保健知识宣传力度。

1、每半年召开一次常见病座谈会,由老干部交流防病治病心得,由保健处大夫答疑解惑。

2、加大营养膳食方面的宣教力度,注重饮食控制。2007年上半年拟定保健处高级营养师陈海兵为大家讲授《老年营养学》。

3、组织力量编写《老干部保健手册》。内容包括常见病、突发急症的临床表现、先兆及相关处置措施;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范围及引起异常的可能原因;介绍常用药的作用和副作用,以及合理用药的常识。以增强老同志的自救能力和自我保健水平。

4、加强对高龄老人特别是离休干部的保健宣传工作,每年为离休干部订阅《健康时报》。

(二)做好突发病的抢救工作

1、保健处全体人员本着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的思想,结合老同志“两高”期的生理及疾病特点,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疗救治水平。以高度责任感,认真对待每一次出诊抢救。要做到人员、急救设备、常用药品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

2、充分发挥我局安装的“120”呼叫系统的急救和咨询功能,引导老同志正确使用“120”呼叫系统,有突发病情及时报警,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3、根据老同志的不同病情,教育、指导他们备好急救药品自救。

4、认真做好老干部外出及健康休养的把关和保健工作,避免出现意外。

(三)努力解决老同志就医难住院难的问题

 1、引导教育老同志正确看待大医院与中小医院之间的利弊关系,建议大家选择离家较近的中小型医院作为就近医院。提倡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使大家共同享有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小型医院往往具有相对宽松的住院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住院难”的状况。

2、充分利用已安装的“120”急救呼叫系统,一旦发生急症,“120”急救呼叫系统将协助开通住院绿色通道。

3、广而告之老干部:各类急诊病例可按规定进入合同医院、就近医院或各类专科医院诊治。

4、认真切实解决好老同志住院难的实际困难,尽力与人民医院、北大医院合同医院加强联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四)关注医药费个人负担较重、家庭困难的老同志,尽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对于医药费个人负担较重的老同志,在认真执行现行医疗报销规定的前提下,对有特殊困难的给与适当补助。特事特办,及时解困,真正做到“雪中送炭”。

(五)重视心理健康,加强心理疏导,待条件成熟时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离退休的老同志由于离开工作岗位,环境发生了改变,加上年龄的不断递增使他们生理、心理上发生许多变化,还有部分老干部产生抑郁等心理疾患,严重影响了老年生活质量。我们要重视老年心理健康,认真分析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多种渠道向老同志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学会自我心理调整,保持健康心理状态。有计划选派大夫系统学习老年心理学课程,待条件成熟时开展心理咨询门诊,解决老同志的常见心理疾患。

(六)重视空巢老人问题,确保空巢老人安享晚年

老人家庭“空巢化”正在成为新的社会问题,如何使这部分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目前,就需要单位、家庭、社区和社会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做好这一工作。结合我部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解决空巢老人问题:

1、教育引导老同志正视空巢,正确看待空巢现象,把子女长大离巢看作自己抚养的成就。空巢家庭的增多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及人们价值观念改变的结果。

2、切实对空巢老人给予更多关注,积极提供健康医疗支持,努力提高空巢独居老人生活质量。加强与鳏寡孤独老人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并给予保健指导。为住在院外年龄在80岁以上且北京无子女,报销药费有困难的老同志提供代报药费的服务。

3、协同社区建立完善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老年人的生活空间主要在社区,对社区有较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依赖感。我们建议局与空巢老人所在的社区取得联系,请社区给予必要的关照。同时老人要融入社区,而社区要关爱老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老人幸福安度晚年。

4、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关心空巢老人的工作不仅仅是政府或老龄工作部门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之际,我们要不断强化宣传,把《老年法》落到实处,营造全社会关心和帮助空巢老人的良好氛围。还要做好空巢老人的离退休金、医疗保障、老年文化活动等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同时本着自愿的原则,空巢老人还可选择社会养老的方式,去社会养老院生活。

另外在调研中,个别老同志还提到涉及目前有关政策限制的问题:如建议门诊部增加药品种类,满足大家长期用药需求,避免去三甲医院拿药,从而缓解“看病难”的现状。由于现行医疗政策规定药品采购有医院等级限制,我部门诊部属于基层医疗单位,不允许跨等级采购药品,所以暂时无法解决此类问题。

 

离退休干部局保健处

二○○六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