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啦”——云南3年让约500万农村贫困群众住上放心房

选择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30 15:27:52

  “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啦!”

  说起住房现状,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中屏镇火本村村民张荣胜的母亲,用不熟练的普通话感叹道:“对现在的生活,我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这位80多岁的彝族老人,身着彝族传统服饰,说话间还不停地端出新摘的黄瓜和各色小吃。在她身后那个宽敞、洁净的“幸福大院”里,矗立着两幢具有民族特色的彝家木屋和一排砖瓦结构的排屋。房屋前的晾晒场上,一位老人正在熟练地捆扎着玉米,把金灿灿的玉米摆放得错落有致。

  “我母亲普通话说得不好,她说‘没有比这更好’的意思是太好了。几年里,村里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荣胜介绍说,现在的火本村道路干净整洁、民居错落有致,而两年前这里还遍地泥泞、危房连片。

  漏风漏雨的危房成了“幸福大院”

  在火本村这个彝族村落中,张荣胜是为数不多的能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交流的村民。张荣胜家有兄弟3个,加上老母亲以及家中收养的一位五保对象,一共有5户近20口人居住在一起。因为有文化,张荣胜曾经任过一届村长。

  2017年之前,张荣胜家也居住在危房中。“当时我们就怕下雨,只要下雨,屋子就会漏水。”张荣胜一边指着自己的皮鞋一边说,“你看我的皮鞋亮不亮?以前根本就不敢穿,因为村里都是土路,穿着皮鞋出去一次,鞋上就全是泥。赶上下雨路上有积水,我们一进村就得把鞋脱了拿在手上,要不然鞋就被泡了。”张荣胜家曾经居住的老屋有200多年的历史,不仅晴天漏风、雨天漏雨,还因为常年经受日晒雨淋、酸雨腐蚀等,房屋结构早已破损严重,摇摇欲坠。

  张荣胜家并不是个例,他所在的火本村归属于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中屏镇,禄劝县山区、高寒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8.4%,全县有两个贫困乡、115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26321户92380人,是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云南省88个贫困县之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住房安全短板是该县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和焦点,呈现出危房数量多、类型复杂、改造难度大、实施成本高等特点。

  “云南有94%面积是山区,地震也多,农村房子都以土木结构为主,一旦发生地震,房屋受损往往非常严重。云南贫困人口多,贫困地区的老百姓盖房子有一个特点——越穷的地方盖得房子越不结实,因为他们觉得反正也要坏,所以不舍得投入,这就导致云南农村危房特别多。”禄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田开波介绍说,“‘两不愁三保障’是考核脱贫成效的重要项目,危房改造是否彻底、达标,将直接影响禄劝县能否顺利脱贫摘帽。2016年禄劝和兰考、井冈山一起列为全国首批脱贫县,在脱贫评估时,因为漏评率高而没有达到脱贫标准,作为住房安全有保障的主责部门,危房改造是否达标完成,成了全局干部职工的一个心病。”

  2017年,云南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脱贫攻坚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见》,明确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全面聚焦4类重点对象,省级按照中央补助资金1∶0.5进行配套。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有保障”任务,云南省紧盯短板突出重点,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以禄劝县为例,2017年到2018年全县共计改造农村危房54801户,加上2016年危房改造9669户,3年(2016年~2018年)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4470户,实现农村危房改造全覆盖。经认定,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586人(含2018年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148人)的住房均达到了本行业政策规定的“安全稳固、遮风避雨”标准,符合贫困县退出考核中“无住C、D级危房情况,住房遮风避雨,房屋结构体系整体基本安全”的标准。

  如今,禄劝县不仅成功实现了脱贫,还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危房科学识别与精准改造模式。

  这一轮的改造中,张荣胜家原有的危房进行了改造。“建新房国家给予补助,符合条件的加固房子国家也给予补贴,我们自己作为劳动力也参加了修缮。”张荣胜说,房子修缮一新,一大家子的心也安定了下来,虽然两个兄弟以及侄子都在昆明务工,但回家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以前过年过节,由于居住条件差,家里兄弟几个都不太愿意回家,现在居住条件改善了,逢年过节兄弟几个都带着老婆孩子往家里跑,家里的亲戚关系也逐渐融洽了。”

  从张荣胜的父辈起,张家收养了村里一位无人照顾的五保对象,这一善举现在由儿子继承。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承载了跨越血脉宗亲感情的小院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幸福大院”。

  张荣胜在形容这几年的生活变化时连说了3个“不敢想”,最后他指着自己的皮鞋说:“你看我的皮鞋亮不亮?现在咱们村里路面硬化过了,我的皮鞋擦亮了走在村里两三天都不会有土,你说我还能有啥不满意的?”

  安居促乐业  苗寨大哥脱了贫

  中国人讲安居乐业,先“安居”再“乐业”,这种传统的“家”情怀深深植根于很多人心里。“家”变好了,一个家庭往往也会迎来变化。

  苗族大哥龙泽明的妻子几年前患上了重病,昂贵的医疗费拖垮了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在一处土坡上,龙泽明带着我们看了他家的老房子。这栋老房子被评为D级危房,墙壁上可以清晰地看见裂纹,房顶石棉瓦已经松动,墙角一米宽的范围里有3个老鼠洞。在主屋的旁边,还有一个猪圈,阵阵异味儿不时扑鼻而来。“家里穷,娃还要上学,就靠养着几头猪补贴家用。”龙泽明介绍说,当时他家被鉴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转机出现在2018年,通过政府扶持和政策帮扶,龙泽明家盖起了75平方米的新房。不仅如此,当地还为他办理了养殖贷款,龙泽明通过贷款购买了几头牛、几只猪,搞起了养殖业,当年成功实现了脱贫。

  龙泽明所在的大木城村过去是一个闭塞的苗族自然村,在大力推进脱贫帮扶工作过程中,村民原本的破房被加固、危房被重建,村道也从家前屋后一直延伸到了山外的主干道上。从此,村民运输生产生活资料不再只靠背扛肩挑,拖拉机、小货车成为不少村民搞养殖的好帮手。

  村民龙泽清表示:“2018年县政府、镇政府共同规划危房改造工作后,各级各地都来我们这里参观考察,帮我们给房子定级,并修缮或重建。住的条件变好了以后,我们就能更专心地投入生产。”

  3年让约500万农村贫困群众住上放心房

  据了解,在国家危房认定标准基础上,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结合危房改造实际,提出“安全稳固、遮风避雨”基本建设标准,制定“一户一方案”改造措施和“防止大拆大建、因建房返贫致贫和将农村传统特色民居一拆了之”的基本改造底线。这不仅为云南的危房改造制定了标准,也划定了一条“红线”。

  禄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潘德才讲了一个小细节:危房改造过程中,很多农民对房屋的鉴定过程存在误解,尤其是看到有的人家拆除重建,自己家只能加固修缮后表现出不满,要求工作人员把自家的房子也拆除重建,惟一的诉求就是“我家不能比他家差”。

  但事实上,危房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不仅要根据房屋实际情况来判定,还要考虑住户的经济状况是否能负担改造费用。“我们针对每家每户都有不同的方案,确保在实现‘安全稳固,遮风避雨’的基础上,尽量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以‘用最少的投资就可以住上安居房’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发挥好补助资金的撬动作用。”禄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田开波说:“部分有盖房、砌砖技能的村民还可以参与到自家危房改造工程中,以工抵款,全力避免农民因为危房改造而重新返贫。”

  为防止村民刻意追求新房、尽量减轻村民负担,云南对危房改造后新房面积标准有严格限制:村民修缮加固原有的住房时,其面积不受限制;但是拆除后的新建房屋,必须严格遵守政策规定的面积标准。通过严守这条“红线”,云南有效遏制了部分村民在危房改造过程中刻意追求新房的情况。但是,根据村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很多新建房屋实行了“打二建一”的政策——即打两层楼房的地基,但目前只盖一层,村民在脱贫后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自行加盖二层。

  今年,中央下达云南农村危房改造任务36.9万户,目前已全部竣工,正在组织竣工验收、资金兑付和信息系统数据填报完善等工作。2017~2019年,云南安排中央和省级资金259.83亿元,将解决超过130万户、约500万人的农村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大的方面看,危房改造是脱贫攻坚整体工作安排;从小的方面看,是在改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生活习惯,给予他们改善生活的“新希望”。“只有让村民住得舒服、住得安心,他们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身生产,让农民真正实现‘住房有保障,生活有希望’。”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19.10.30 刘帝 冯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