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暖心房” 圆“安居梦”
——记陕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

选择字体:[--] 发布时间:2020-01-15 15:19:34

  1月10日,走进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记者看到,每张办公桌上都叠放着厚厚的文件,墙上挂满了各类村镇建设规划分布图、任务进展表,工作人员进进出出地忙碌着……

  “我们都是挂图‘作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负责人王宏宇指着墙上的一幅图说,“我们处室虽然人不多,但在工作中,大家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要能提升群众幸福感,我们再累也值得!”

  近年来,为了让建档立卡贫困户住上“暖心房”,我省逐步建立了住建系统“省包市、市包县、县包镇村户”的包抓机制,实现了危房改造对象监管全覆盖。

  “依托我省开发的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监管系统,从前期帮扶对象的确定,到中期改造过程的监管,再到后期竣工质量验收,我们都可以通过数据对比和互联互通,实现全程精细化管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工作人员张珂告诉记者,自2009年起,我省已累计完成危房改造92.65万户,为300多万名困难群众解决了住房问题。

  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镇史家沟村村民田建有,长年住在年久失修的窑洞里,安全没有保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了解情况后,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目标,指导史家沟村把原本破旧的窑洞改造成双层窑洞独院,既保留了地域特色,又结合现代户型设计,实现了村民家家有院子、户户有阳光。

  如今的史家沟村里,原本的危房摇身一变,成了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新居,既实用又美观,让像田建有这样的群众展开了笑颜……

  “我们处室牵头编制的《陕西省农房设计图集》,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涵盖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人文风貌、地理特征、建筑风格,特色鲜明、简单实用。”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工作人员王海燕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01个示范点11042户房屋参照图集进行建设。

  有了新房子,还要有宜居的环境。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坚持协商共建,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听取大家对村庄发展的意见建议,通过制定推进方案、下发技术导则、出台地方标准、召开会议、开展培训等措施,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村处理、镇处理、片区处理、县区处理”等治理模式,有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全省排查出的2041处农村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已全部确认销号,农村生活垃圾得到了妥善处理。

  近年来,我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逐步形成了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小城镇、省级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市级重点镇协同推进的小城镇发展格局。

  这背后,离不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的努力付出。

  据了解,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坚持共同缔造、共建共享,不断探索产镇融合新路径,大大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扶风县法门镇围绕我省重点示范镇和全国特色小城镇建设,结合地域、产业、文化特色和资源,打造了法门镇特有的旅游文化产业。不仅如此,通过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法门寺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等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新的一年,我们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高质量发展,继续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指导建设宜居型示范农房,改造、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持续提升村庄环境和建筑风貌,为全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王宏宇告诉记者。

摘自 《陕西日报》 2020.01.13 记者 刘枫 实习生 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