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再“看海”

——漯河破解城区排涝瓶颈记

选择字体:[--]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2-09-01 17:03:41

  “以往每到雨季,小区居民都要‘趟水’上下班,有的时候碰到连续大雨,积水最多能到膝盖。现在排水改造好了,下大雨的时候也不用小心翼翼地走路了,鞋都能少泡坏几双。”家住漯河市樟江路附近小区的居民刘女士说。

  城市排水主要依靠“内外双循环”,在市区内部排水顺畅的同时,还要让城市排水有出口。地下管网不通,局部污水就会出现漫溢;外围排水不打通,城市雨污水就没有出路。

  为了打通这个“双循环”,河南省漯河市结合往年防汛排涝工作经验以及城市排水管网实际,对城区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从根本上破解城区排涝瓶颈,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统筹环保、“四水同治”等工作,大力实施雨污分流、排水泵站建设、外围河道治理等工程,有力提升城区防汛排涝能力,打好城市防汛排涝的基础。

实施雨污分流 完善排水设施

  目前,漯河市主城区部分排水管网出现老化、堵塞等问题,老旧的排水管网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一到雨季就要“看海”,雨水、污水排通不畅等问题极大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实施雨污分流,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更能补齐老旧城区排水管网的短板。

  为此,漯河市将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列为市定民生实事,拉开“治水”大幕。据了解,今年汛期前,漯河市已完成太行山南路、湘江路、淞江路等4条道路和京广铁路以东、沙北区域共5平方公里单位小区的雨污分流和积水点改造,逐步解决雨污合流和汛期城区积水等问题。

  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工程的保质保量完成,漯河市建立了“指挥部+专班”工作机制,统筹推动施工,逐步完成对城市排水(雨水)硬件的改造拓展,新建樟江路排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已完成,有效解决了樟江路范围内部分排水无出口、易积水问题。

  为保证排水管网运行通畅,漯河市对地下排水管网进行清淤疏浚,积极争取防汛排涝项目专项资金,完成200多公里管网疏挖清淤,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雨水因地下管网淤堵及流通不畅的问题,提高地下管网的排水效率;同时,疏挖窨井,提升改造雨水口窨井箅子,确保雨水收集口的科学分布,提升雨水收集效率。

建设排水泵站 推进清淤养护

  城市积水经过排水管网后,汇聚到泵站,经抽排后排入外围河流中。由于漯河市地处平原,地势较平坦,遭遇连续强降雨天气时,积水、排水压力较大,更需要排水泵站加压抽排,助力雨水快速排出。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漯河市市区最大的排水泵站——龙江路雨水泵站,配备了4台功率630千瓦高压水泵,全部开启后,最大排水能力每小时可达11.52万立方米,极大提升了所承担区域的排涝能力。

  据了解,目前漯河市市区共有33座雨水泵站,还有15座闸门。今年,在泵站提升改造工程方面,漯河市新建和提升改造泵站项目8座,抽排能力达到项目改造前的2倍,顺利实现了保障城市正常排水功能、提升管网排水效率的目标。

  泵站的高效运行是消除城市内涝的关键。为提升泵站抽排效率,漯河市组织工作人员对泵站进行清淤,全面检修保养泵站设备,最大限度地确保汛期到来时泵站发挥作用,做到“水进得来、出得去”,为城市安全度汛提供保障。

  “泵站的清淤养护,主要是清理泵井及进出水管道淤泥,清理维护进水格栅、井下泵体等配套设备,检修配电设施,更换易损易耗部件,并补装泵站窨井防护网,从而增加泵站抽排能力,确保泵站安全稳定运行,充分发挥泵站的工作效率。”相关负责人表示,漯河市组织两班队伍同时作业,按照地下有限空间作业要求,配备专用防护装备,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工作原则,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高效推进清淤养护工作。

整治外围河道 实现远程控制

  漯河市排涝主要排向马沟、柳支河、柳河、塔河等外围河道,这些外围河道存在杂物堆积、河道堵塞等问题,每每排水量稍大就会导致河水溢出河道,不仅阻碍了市区积水外排,还对河道周围区域造成损害。

  为此,每逢汛期,漯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都要牵头组织各区对城市排水外围河道全面开展综合整治。

  据悉,在城市外围河道疏挖工程方面,漯河已疏浚塔河、唐江河等6条城市外围河道53公里,打通汛期城市外排通道,促进了积水的快速外排。

  由于外围河道闸门离市区较远,每逢暴雨突袭,工作人员必须赶往现场手动操控阀门。

  为提升防汛排涝工作效率,漯河市建设了市区7座外围河道闸门远程控制系统,目前基本完成安装和调试。该系统可以实现闸门设施24小时云监控、闸门设备云控制,用现代化手段提升防汛工作效率。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视频查看闸门配电设备及河道水闸等情况,利用智慧市政平台就可以启闭闸门,实时掌握排水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闸门远程控制系统由数据中心、水闸监控和操控平台三大部分组成,水闸监控作为系统的核心,可以将现场水位、闸门开关量、摄像头等数据和图像实时传输到智慧市政平台,平台根据实时数据自动报警,有效阻止事故的发生。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8.31 骆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