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推动出成效

——吉林通榆运用评价成果推进乡村建设侧记

选择字体:[--]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2-09-14 18:37:41

  2022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吉林省反馈了2021年该省乡村建设评价结果,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根据评价结果,指导全省补齐短板。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发改委等9部门共同研究制定《2021年乡村建设评价结果应用工作方案》,指导样本县推进乡村建设。白城市通榆县认真贯彻落实工作方案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补短板、强弱项,缩小城乡差距,不断提高乡村建设水平。

加强农房设计
提升农房品质

  为解决评价报告所提“农房缺少设计、农村建房图集应用不佳”的问题,通榆县坚持设计先行,聘请专业设计单位加强实地调研,根据农村家庭人口数和实际需求,设计不同面积、不同功能布局的户型8套。新推出的图集一改此前不符合本地实际、群众接受度不高的局面,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为了把好事办好,通榆县对农村家庭人口3人以上的,每户增加补助4000元用于配建辅助用房,着力解决人口多但住房面积不足的问题。此外,通榆县为每个乡镇至少配备3名专业监理人员,加强质量和安全专业化管控。县里成立质量监督专班,加强农房建设全过程监督,提高农房建设质量。

整治村容村貌
改善人居环境

  针对农村地区村庄环境亟待改善等问题,2022年以来,全县所有村屯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共投入人力11.33万人次、车辆超过1万台次,清理村屯街路9945.3公里、边沟4012公里、农户庭院6.2万个、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622个、柴草垛400个、各种垃圾41.36万吨,村庄整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方面,通榆县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边昭镇佟家店村、开通镇胡家店村等6个村庄试点先行,探索符合地区实际的垃圾分类治理模式。选取瞻榆镇作为污水治理示范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2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配备污水处理站,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全县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因户制宜采用堆肥式浅埋和堆肥式深埋两种模式,去年共完成3000户厕所改造项目。

开设孝老餐厅
实现老有所养

  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通榆县大力推进“孝老餐厅”建设,一家家“孝老餐厅”相继落成,让老人们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情就能享受“美味”晚年,感受“幸福”味道。2021年5月28日,通榆县第一家“孝老餐厅”运行。截至目前,全县16个乡镇已有18个村建成“孝老餐厅”,数百位老人直接受益。餐厅每天会为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营养餐食,并重点关注失能半失能、特困、空巢、独居、留守等高龄老年群体。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的服务对象,由志愿者组织集中统一用餐;对于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由志愿者每天中午按时送餐上门。

  “孝老餐厅”的运行采取“县里拿一点、村里出一点、部门帮一点、企业扶一点、社会捐一点”的“五个一点”工作法,确保资金和物资稳定供应。鸿兴镇林海村村民张万江已年过八旬,老伴儿孙淑玲也到了古稀之年,患有严重的哮喘病。他们的女儿远嫁,儿子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回家,平日张万江早起做一顿简单的饭菜,够老两口吃一天,有时也会买些面包、饼干“应付”。自从村里有了“孝老餐厅”,张万江乐坏了:“不仅能在餐厅吃饭,还可以把饭菜给老伴儿打包回去。老了能有这个待遇,以前可不敢想啊!”

  通榆县还不断丰富拓展“孝老餐厅”的服务功能,增设娱乐场所等功能室,提供定期体检、健康管理等服务,将“孝老餐厅”建成一体化的“老年之家”。乌兰花镇党委书记李玢说:“我们在陆家村和迷仁村以‘孝老餐厅’为载体,围绕党建引领社会化养老服务创办了‘孝老乐园’,设计了‘学说秀弹唱讲’6个活动单元,让老人在这里找到喜欢的文体娱乐活动,真正感受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用好优势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

  为解决评价报告提出的“村集体收入不高”这一问题,通榆县积极整合地域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促进村集体和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十花道乡大力开展农村集体资源梳理工作,自2021年7月以来,针对全乡农户耕地地块确认不清以及册外地、机动地承包收费少等问题,聘请第三方测绘公司,在村“两委”密切配合下,逐村逐户确认耕地资源权属,彻底做到底数清、地块明,同时结合各村实际,通过走访调研、集体研究讨论确定各村拟发包地分片价格。2022年,全乡共发包册外地、机动地面积5.6万亩,承包费较2021年的387万元提高到570万元,各村村集体收入显著提升。苏公坨乡9个村合力打造集酒坊、蒸坊、食坊、油坊、菜坊、面坊、米坊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苏公柒坊”,园区产品以当地农民合作社生产的大米、面粉、黏豆包、冻豆腐等农副产品为主,通过电商服务平台,与淘宝、京东等企业合作,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做大做强“苏公柒坊”品牌,不仅提高了村集体收入水平,还吸纳了村里100名闲置劳动力,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9.09 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