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东部地区村镇建设

暨示范镇建设工作现场会召开

选择字体:[--] 来源:建筑杂志社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9-28 15:03:47


观摩培训会议现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山川与城镇和谐共生。清澈透明的河水绕村而过,两岸满眼绿植,风光旖旎;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掩映在青山绿水间,魅力独特;干净整洁的村间道路,翠树环绕,鲜花飘香……一幅乡村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9月11日,吉林省住建厅在靖宇县召开东部地区村镇建设暨示范镇建设工作现场观摩培训会议。来自全省的参会人员实地观摩花园口镇建设情况时,纷纷为该镇生态与旅游经济实现双赢发展点赞!而这仅是吉林省全力推进示范镇建设的一个缩影。

  吉林省示范镇建设实施一年多来,全省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示范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立足当地实际,精心组织和扎实推进,49个省级示范镇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稳步改善,公共服务日趋完善,镇村环境有效治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取得了良好开局。


与会人员听取靖宇县花园口镇示范镇建设情况介绍

以人为本、破题解困
交出充满温度的民生答卷

  “紧紧抓实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求,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宜居水平……”靖宇县花园口镇镇长聂子涵介绍说,该镇全面融入长白山北部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打造让群众“看的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旅产业,打造花园村儿童研学游乐园、花园星空共享农场、素筑民宿、花好悦园口袋公园区等10余个重点项目。花园口镇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高速口景观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18个。争取移民、涉农资金410万元完成花园村主街围墙提档升级项目建设;争取农村改造资金300万元完成花园村村容村貌提档升级项目;筹集财政资金280万元完成花园新区地埋线项目,该项目成为生态理念植入乡村建设的创新实践范例。更新改造老旧破损供水管网,逐步完善镇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在营南沟建设垃圾处理站,垃圾转运能力不断提升,新修建沥青路面72公里,群众出行更加安全。各项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基础设施服务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旅游小镇——靖宇县花园口镇

  由于受经济发展、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以及政策等因素影响,吉林省多数小城镇还存在着综合承载能力不强、产业聚集能力较弱、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组织机构不健全等问题和短板。2022年初,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亲自布置了开展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工作;今年,省长胡玉亭专题研究《吉林省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东部地区村镇建设暨示范镇建设工作现场会议指出,各地务必要将乡村建设工作作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并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作为重要内容,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论述蕴含的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和工作方法。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扛起责任、担起担子,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村镇建设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加快推进农房灾后重建,不断提升村镇基础设施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步使农村达到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条件,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群众共圆中国梦的幸福家园。

示范引领、补齐短板
打造乡村振兴的吉林模式

  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在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其关键节点作用十分突出。但是,由于各类政策“进城下乡不进镇”,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不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突出,一些地方小城镇“既不如村、更不如城”。吉林省住建厅村镇处副处长刘建介绍说,该厅要求各地要把示范镇建设发展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小城镇现代化建设,把小城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全面落实《开展示范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五推进、五提升”的工作任务,持续推动49个省级和94个市县级示范镇“造血、承载、服务、宜居、治理”全面振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争取一般债、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用于示范镇项目建设,努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供给。全力推动产业发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整治提升人居环境,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加快形成“以镇带村、以建促产、以产富民、以治促管”的新局面,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的小城镇样板。

  “镇里也能和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这对我们来说连想都不敢想……”谈起近年来镇里的变化,抚松县万良镇的百姓感触最深。万良镇位于抚松县中北部,全镇幅员面积18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9508人,万良镇的交通区位条件好、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是抚松县北部中心。自被列为示范镇以来,万良镇始终以加快示范镇建设为总抓点,不断推进在发展中实现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推动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始终保持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大幅度提升工作能力,使万良镇示范镇建设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促进万良镇示范镇建设加快发展。


与会人员听取抚松县万良镇人参交易市场情况介绍

  据万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姜俊宇介绍,以镇区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为重点,以镇区道路、自来水供给、污水排水、供热等市政设施建设项目为重点,向镇区周边村屯延伸,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了加强万良镇基础设施建设,在道路方面,万良镇完善镇区内部道路短板,包括支路及胡同,合计5090米,补齐了道路短板;在自来水供给方面,为解决镇区无自来水供水的难题,计划新建给水厂,位于镇区东侧总体规划确定的场地,占地1000平方米,配套管网7428平方米,可以更好地解决万良镇镇区无自来水的问题;在供热方面,万良镇聚焦部分小区设施老化、管道堵塞等问题,对12个小区老旧供热设施进行整治,计划完成供热老旧管网改造,提升了供热质量;在排污方面,万良镇持续完善镇区排水系统,解决居民的生活污水、公建排放的污水、工业废水以及雨水等排放问题,保护了万良河流域水质,改善周边的人居环境。

  万良镇是国内最大的人参产品集散地,占全国人参交易量的80%。2022年国家级长白山人参市场鲜参交易量达3.5万吨,市场总交易额达68亿元,直播电商发展迅猛,全镇电商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示范镇建设引导他们将人参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深入挖掘和弘扬人参文化,活化文旅资源,发挥域内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人参产业为核心,积极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从而将人参特色产业小镇建设由传统的“种植—加工—销售”主产业链向“种植—研发—加工—生产—销售—观光”的全产业链模式迈进,有效地促进人参产业蓬勃发展。

抓好落实、扛起责任
确保灾后重建工作如期完成

  心系百姓,情系民生。8月22日至2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带队到吉林省调研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工作。倪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要求迅速启动灾毁房屋恢复重建,确保受灾群众入冬前能够回家或得到妥善安置,安全温暖过冬。东北地区入冬时间早,农房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一定要扛起责任,以有力有效的措施和行动,把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传达落实下去,落到灾后重建每一项具体工作中。


榆树市红星乡孙家村大窝棚屯灾后重建农房


榆树市红星乡石羊村前石羊屯灾后重建农房

  东部地区村镇建设暨示范镇建设工作现场会议强调,要强化农房建设管理,加快推进农村灾后重建。舒兰、榆树、扶余等受灾较重地区住建部门要把房屋恢复重建作为当前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派出工程师、建筑师驻村指导,严把质量安全关。注重房屋结构设计和风貌管控,建设节能保温农房。维修加固的,在9月底前完工;原址重建的,在10月20日前完工,确保受灾群众入冬前搬入新居,安全温暖过冬;异地新建的,合理安排时序,尽快回迁入住。要压实属地责任,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作用,切实扛起恢复重建重任,坚决打好打赢这场硬仗;全面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采取县自查、市核查、省抽查的方式,扎实开展“回头看”,省级将加大抽查力度,确保系统数据完整正确,为日后长效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各地对于鉴定为C、D级的房屋可按住房、仓储、养殖用房和长期闲置(废弃)进行分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动员、指导房屋产权人(或使用人)合理采取加固修缮、拆除重建、保权拆除、观察使用、有效封存等措施开展整治。积极推动由采取挂牌、封存等管理措施向拆除、加固、翻建等工程措施转变,从根本上解决房屋安全问题;开展第二批13个村宜居农房试点建设。推广辉南县太平沟村、通榆县复兴村等6个村第一批宜居农房试点经验,各地要结合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百村提升等多部门项目资金,改造、建设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的宜居农房,配套水、电、路等完善的现代化生活设施,全面提升农房品质;加强农房建设日常管理。严格按照《村庄建筑特色建设指引》《吉林省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办法(试行)》《吉林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要求,进一步强化农村建筑工匠、农房建设管理,建立农房宅基地审批、设计审查、施工监管、竣工验收和建筑企业(工匠)管理全流程的农房管理体系。


舒兰市平安镇房身村灾后重建农房

  实现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地区危房改造。采取“以人查房、以房查人、动态调整”3项措施开展动态监测排查,将新增6类群体危房全部纳入年度改造计划,做到应纳尽纳、应改尽改,加强施工过程监管,严格竣工验收,及时足额拨付补助资金,强化档案管理,确保实际情况、纸质档案、电子档案“三统一”,10月底要全部完工,11月底前完成验收和资金发放。从2022年国家脱贫攻坚后评估和今年省乡村振兴局组织的“三保障”督察来看,个别县市仍有存在部分一般农户居住在危房中,各地巡检记录不规范等问题,针对这类情况,各地务必要将这部分农户名单移交民政、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第一时间核实农户收入情况,会同相关部门督促指导乡镇落实属地责任,确保“危房不进人、进人非危房”,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要及时纳入年度改造计划,不符合条件的要建立农户收入档案;村级每季度至少巡检一次,乡(镇)每半年至少巡检一次,县级每年至少巡检一次;对彩钢房县级每半年要巡检一次。县乡两级要形成巡检记录,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处理。对巡检发现疑似的危房,由县级住建部门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县、乡两级要建立巡检记录,鼓励县、乡、村采取协同联动、交叉互检等方式开展巡检,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切实做好村镇建设各项工作

  “推进乡村建设,必须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不能一刀切,照搬照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基础条件,科学设定工作目标,不能层层加码,不顾现实情况盲目提指标、压任务……”吉林省住建厅二级巡视员邢文忠介绍说,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要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不能增加农民的负担,更不能损害群众的利益,搞大拆大建、赶农民上楼,不能脱离实际、照搬城市建设模式,破坏乡情美景,丢掉乡风乡韵。

  提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充分挖掘传统村落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适度有序发展传统村落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创意等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提升农民幸福感、获得感,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前5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市县要进一步强化传统建筑活化利用、数字博物馆建设和传统村落档案更新,落实管理制度,总结优秀保护利用经验。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和第1批省级传统村落的市县要及时组织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同步建立传统村落档案,及时保护村落传统格局、传统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建设数字博物馆。白山市要加强对临江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工作的调研指导,总结集中连片示范经验。吉林省住建厅将按照“周报表、月报告”的方式继续调度临江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建设情况,组织专家开展实地调研,加强工作督促指导,及时纠正存在问题、总结推广经验,发挥好中央财政4000万元补助资金效益。各地要充分挖掘传统村落资源,今年将开展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申报认定工作,积极申报国家传统村落,进一步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积极争取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补助资金。

  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重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建立城乡统筹管理体系。以县为单元积极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引入专业公司承担设施运行维护,提高专业化运行管理水平。要加强对专业公司服务质量的考核评估,督促其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标准》要求,规范日常作业;要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果。鼓励探索就地就近、小型化、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终端设施建设,减少运行成本,用好“吉林1号”卫星监测成果,及时发现乱堆乱放、露天焚烧、简易焖烧等违法违规处理垃圾的行为,建立投诉举报、问题通报和整改工作机制。

摘自  建筑杂志社公众号 2023.09.26 作者 牛兆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