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五亿农民群众家稳心安

选择字体:[--]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2-02-22 14:13:51

  在我国14亿人口中,农村人口逾5亿人,占比超过1/3。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从住有所居到宜居优居,“居”的质量,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最切身利益,事关基层安全稳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今年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以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作为重要着力点,大力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安居乐业,家稳心安。农房质量安全被视为乡村建设行动的重中之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进一步推动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也纷纷响应这一决策部署,持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今年,河北省将实现新增农村危房动态清零,确保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率达100%,6月底前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任务。甘肃省重点关注农村危房动态监测改造,统筹推进地震高烈度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对农户建房质量安全、抗震结构、建筑风貌等进行科学引导和管控;继续以经营性农村自建房为重点,加强对存在安全隐患农村房屋的鉴定、整治工作,实时监控、分类整治,及时消除房屋安全隐患。

  在推动建立农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和发展新型建造方式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研究起草有关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农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充实基层管理力量,落实监管责任。同时,探索建立和完善乡村建设工匠制度,加强培训和管理,开展农房建设BIM系统研发和应用试点,推广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建造方式,研究制定农房建设标准,提高农房设计和建造水平,完善农房功能,建设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宜居农房。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提升农房品质和现代化水平,研究制定农村新型住房政策文件及建设指引,健全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编印农房设计图册,开展农村新型住房建设试点,实现以点带线、由线拓面。

  为了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建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吉林省在编制本省农村建设工匠培训教材、印发加强基层农房建设管理人员乡村建设工匠培训通知以及出台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将围绕提高乡村建设工匠的业务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开展工作,为农民建成放心房、安全房、舒适房和村庄建设工程质量提供技术人才保障,并践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理念,让所有学员不仅成为农村建房的“技术员”,更是宜居农房的“推介员”、村庄整治的“指导员”、乡村建设行动的“宣传员”。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行进在通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农村百姓对于优居的定义不再局限于“盖几间敞亮的砖瓦房”。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更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推广小型化、分散化、生态化的垃圾污水处理模式,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同样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点。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创建工作,总结符合农村实际的低成本、易维护污水处理路径,并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推广适宜分类方法,配套建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减少农村垃圾外运处理量。

  甘肃省着眼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将垃圾收运处置向偏远自然村组延伸,继续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垃圾治理现场评价,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同时,该省正加快渭河、泾河、马莲河、蒲河、祖厉河等黄河流域建制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安徽省则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今年将建立健全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将环卫管理由县(市)全面向乡镇延伸。

  民生无大小,细微见真情。无论是解决农民群众居住安全问题,还是下大力气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创造美好人居环境,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围绕“居”字做好文章,深刻诠释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解决百姓生活实际问题为根本遵循,把好事真正办到农民心坎上。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2.22 赵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