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实施危房改造 有效助推脱贫攻坚
——河南鲁山贯彻落实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侧记

选择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24 14:25:06

  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的平顶山市鲁山县,虽是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被外界誉为风水宝地,却也是集深山区、水库淹没区和革命老区于一体的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全县2432平方公里范围内,由于山多地少、经济落后,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农村危旧房屋存量较大,成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最大难题。

  近年来,鲁山县委、县政府在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正确领导科学指导下,把危房改造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布局,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等政策有效衔接,直面矛盾困难,创新工作举措,强力推动落实,累计投入资金9664.11万元,拆除农村闲置危旧房1万余座、面积120余万平方米,完成危房改造4297户,建设“一场四园”2456个,有效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消除了住房安全隐患,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实现了“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工作目标,保障了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统一思想认识 凝聚危改合力

  坚持心思向危房改造倾注、力量向危房改造聚焦。成立以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县长任第一指挥长的危房改造工作指挥部,全县设立六大战区,分别由县四大班子领导任战区指挥长,实行战区分工负责制。成立县、乡、村三级危房改造工作专班,专职专责开展危房改造工作。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先后发布6道危房改造工作战令,对危房改造工作实施作战调度,县四大领导班子对分包的乡镇危房改造工作亲自动员、亲自布置、亲自协调,为搞好危房改造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精准排查鉴定 澄清危房底数

  以“精准排查,不漏一户”为目标,集中全力开展房屋安全大排查,探索实施“一比对、二核查、三评定、四鉴定”四步工作法——一比对即“四类重点对象基本信息经扶贫、民政、残联三部门比对认可”;二核查即“由县乡村联合工作组对照‘四类人员’名单逐村查、逐户过”;三评定即“对核查出A、B级的房屋由乡镇、村评定小组签字确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盖章确认”;四鉴定即“对评定为疑似危房的,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安全等级鉴定,确为C、D级危房的,列入改造计划实施改造”。2018年12月以来,全县共精准比对、评定鉴定房屋21.2万户,实现了危房评定鉴定全覆盖,评定鉴定、改造结果挂牌全标识,农户危房信息台账全建立。

破解拆旧难题 倒逼危改清零

  针对危房改造建新不拆旧、搬迁不积极、危房住人难清出、安全隐患难消除等突出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拆旧作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倒逼建新、搬新,包括通过拆除危房,促使乡村干部帮助农户建房,提高农户建房积极性;利用村集体土地统一建设安置房,建设幸福大院,目前全县共建设幸福大院10余座,安排孤寡老人200余人;危房拆除后,通过依法治孝,促使子女接回老人一起生活;由乡村统筹规划,利用本村闲置安全住房,妥善安置危房拆除户。在危房改造实施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乡、村两级,全面开展质量监督检查,确保新建房屋无质量问题,同时将危房拆除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疏通村道、美化环境、完善功能,创新打造“一场四园”(停车场和游园、花园、果园、菜园),实现危旧房屋全拆除、居住农户全搬出、新房建成全入住,达到危房改造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双赢”的目的。率先探索新模式,对特殊原因无法拆除的危旧房屋以政府名义进行租赁,在不破坏原有房屋风貌的基础上集中维修改造,发展民宿、农家乐,保留本色,留住乡愁,试点先行的四棵树乡黄沟村8户危房已改造为自助小院农家乐,月收益1万余元,实现了“一拆五促”(促建、促搬、促美、促安、促增)的良好效果。

加大资金投入 激发乡镇动力

  将全县扶贫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打捆使用”,重点保障农村危房改造;设立危房改造奖补资金,县财政按照乡镇每批次申报危改资金总额的30%对乡镇进行奖励,由乡镇自主用于解决4类重点对象自筹资金能力极弱的困难户建房资金不足及一般农户危房改造资金补助的问题;建立危旧房屋拆除奖励制度,每拆除一户危旧房屋,县财政奖励乡镇工作经费2000元,目前累计投入危房改造奖补资金1901万元、危旧房屋拆除奖励资金1622.6万元。

 加强督察检查 严格责任追究

  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成立专项督导组,对各乡镇危房改造工作实施不间断督察检查,全县六大战区以指挥部战令形式调度工作,下设23个督导组,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抽调185人,每人分包3个村,负责督促、指导各乡镇危房改造工作,每天一排名通报、一周一调度,严格责任追究。已约谈2个危房改造工作落后的乡镇主要负责人,对分管领导诫勉谈话,对村镇中心主任做出免职处理。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0.06.24 记者 赵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