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共谱新篇
——共同缔造理念在青海落地生根侧记

选择字体:[--] 发布时间:2021-03-10 10:41:44

  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共建美丽乡村,共享建设成果,激活乡村振兴内在动力,是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尝试。

  2017年,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现湟中区)、大通县两个定点扶贫县,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怀下,开启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村创建之路,通过积极探索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模式,逐步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

  定点扶贫县“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开展以来,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积极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湟中县(现湟中区)、大通县开展试点工作,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厅领导和相关处室多次到试点村实地调研,了解掌握脱贫攻坚和共同缔造活动进展情况,组织召开现场会,共同研究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思路和举措,逐项跟踪推进重点协调事项,帮助指导定点扶贫县充分结合农村危旧房改造、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和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等乡村建设项目,运用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理念,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助力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几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两个定点扶贫县和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村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思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扶。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积极组织试点培训,加强与全国31个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村庄、6个连片推进试点村庄、7个城市试点社区和相关部委试点所在社区的基层干部、帮扶团队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县区负责同志的经验交流,有力地推动了定点扶贫县脱贫攻坚工作。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具体指导下,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建筑大学大力帮助下,在青海省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以及县乡政府、村“两委”共同努力下,两个试点村风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贫困户全部脱贫,逐步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

  决策共谋,凝聚民意。在组团帮扶机制和部县联席会议制度支撑下,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动员行业系统力量,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开展帮扶。两县(区)政府通过大力宣传、培训和实地参观等方式,帮助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引导村民参与项目谋划、项目决策,唤醒村民“主人翁”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到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中来。

  大通县土关村通过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形成了“以村民为主体全程参与、建议、决策,各级政府统筹领导并协调社会力量,规划团队前期调研共谋规划设计方案、梳理建立共同缔造各项机制,社会力量提供设备、技术及资金支持”的“多元参与、四方汇智、共谋发展”的局面。湟中县(现湟中区)黑城村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沟通协商村庄规划方案,发挥村庄能人特长,为村庄产业发展、文化保护出谋划策,充分发挥村民智慧,让公众参与谋划发展,切实提高参与积极性。

  发展共建,凝聚民力。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地方政府、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十分珍惜试点机会,积极协调配合,在政策、资金上对试点村予以倾斜支持,鼓励村民通过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村庄建设,既节约了人力和材料成本,还让村民更加珍惜自建项目成果,降低后期维护费用,帮助部分贫困户增收,实现“一举多得”。

  “我是村支书,必须带好头!”黑城村振兴理事会理事长蔡生录主动将自家空置的老宅无偿提供给村集体,用来建设“村史馆”。对于清垃圾等简易项目,群众自觉投工投劳,主动参与整治。对于作业面广、工作量大的道路、排水、绿化种植等项目,村民积极配合施工队共同建设。对于技术含量高、需要专业施工的污水处理、燃气工程等项目,由村集体作为甲方,经议事程序选择合适的施工队伍,全体村民参与监督,县里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村集体给予奖励。

  建设共管,凝聚民智。改变和创新工作方式与管理方法,形成村民、社会、政府对村内事务的共同管理。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承担村内各项事务——理事会负责综合协调,合作社负责经济发展,协会负责文体活动,监委会负责各项内容监督检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村庄治理局面。共建共管的理念深深吸引了离乡多年的老支书蔡占录,主动返乡带头监督项目施工安全质量,为村庄建设发挥余热。能在余生为美丽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他最大的骄傲。

  建立资金管理共管机制,土关村设立共同缔造账户,建设资金管理由村民代表、监委会负责同志、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帮扶团队负责同志同意签字后方可使用,对账目定期公示,村民有异议可提请监委会查账和审计,并接受政府部门检查。建立建设项目共同监督实施制度,成立村民施工监督小组,与帮扶团队、监理公司共同对建设项目进行质量监督,确保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建立村庄公共环境卫生共管制度,党员分片包干管理,通过提醒曝光,培养村民爱护公共环境的自觉性。

  效果共评,凝聚民声。通过科学统筹谋划、扩点扩面示范、组织集中培训、加大宣传引导等方式,将共同缔造理念贯穿工作始终,将村民满意度评价贯穿共同缔造全过程,以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标准。村民参与评价,既激发了参与热情,也体现出公平。建立“小手拉大手”的村庄环境整治评估制度,组织小学生和老人对村庄环境共同评价,奖励先进模范,带动村民环境卫生意识的提升,逐步形成农村居住环境改善和主动作为的氛围。

  成果共享,凝聚民心。建设的最终成果是让村民共同享受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享也是激发村民共同参与的动力源泉。从两个试点村推进情况看,通过有限的资金投入,依靠村民投工投劳,村庄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激发了村庄活力和村民内生动力;基层组织的号召力、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强大,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高;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危房改造了,村庄设施完善了……通过共同缔造,探索出了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村民们用欢声笑语表达着内心的喜悦。“以前从没想过,村里的环境会变得这么美、这么舒适,比住在城里还舒服。我们对今后的生活更有信心啦!”这是村民们的共同心声,更是共同缔造带给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1.03.10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