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驻河曲县驻村工作队

选择字体:[--] 发布时间:2021-04-01 09:26:45

  “以前我家住的土坯房,外头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外面雨停了,家里还在下。一家人提心吊胆,就怕房子塌了。扶贫政策好,我和大儿子家两户,总共补了将近3万元。我们又从信用社贷了一些,拆了旧房盖新房。现在新房住上了,贷款也还清了。”68岁的赵拾来摸着院子里的小羊,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赵拾来一家是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前川乡南墕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以前居住的老房子被鉴定为D级危房。依靠政府补助,又自筹了一些,2015年,赵拾来拆除旧房,在原址上建起新房。

  “驻村干部请来技术员给大家指导,收成一年比一年好,销售也有保障。通过帮扶政策,家里还养着猪、羊、牛。”赵拾来每天和妻子忙并快乐着,“这日子啊,越过越好。”

  这是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口帮扶河曲县前川乡8个贫困村脱贫的一个缩影。

一张成绩单
帮扶村人均年收入超过8000元

  经过6年接续努力,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出了一张亮眼的“答卷”:对口帮扶的河曲县前川乡8个贫困村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建档立卡贫困户356户757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5.64%降为0,人均年收入从6年前的2250元提高到8000元以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基层组织战斗力得到加强,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基础设施得到健全完善,集体经济实力得到有效增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时,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驻河曲县驻村工作队(以下简称“驻村工作队”)队长郑华心潮澎湃。他认为,驻村工作队成绩的取得来源于中央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来源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凝心聚力,来源于53名驻村干部的不懈努力和帮扶村百姓的信任支持。

  自2016年至今,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集中力量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在住房安全有保障方面,认真落实全省农村危房改造“静态清零、动态保障”要求,为帮扶村123户危房户筑起“幸福巢”,确保群众住有所居、住有所安。在带动河曲县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任务的同时,他们还为忻州市采取多元化方式保障农民住房安全提供了经验借鉴。

  对口帮扶要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几年来,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投入对口帮扶资金876.99万元;实施万元以上帮扶项目104个;为8个帮扶村引进各类资金4282.22万元;助销农副产品942.67万元;新建、改造乡村道路,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348户家庭走上安全路、吃上放心水。

一张路线图
以产业扶贫激发帮扶村内生动力

  经过不懈实践,驻村工作队不仅圆满完成了“十项清零”“六大行动”等任务,还通过产业扶贫激发了农村群众的内生动力。扶贫更扶志,8个帮扶村的村容村貌以及村民的精气神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8岁的刘福海是上沟北村种粮大户,和家人承包了200多亩地,种植藜麦、玉米、高粱、谷子等小杂粮。他脑子活、踏实肯干,经常帮助其他农户及贫困户采购优良种子、肥料、农药。前几年,刘福海试种藜麦,带动6户贫困户增收。今年,他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又申请了一个农业生产托管项目。

  前川乡是典型的高山农业乡。为了提高农户种植收益,驻村工作队会同村“两委”继续推动特色种植项目,发放渗水地膜,为增产增收奠定基础。在加工业方面,各村完成小型粮食加工房的机械设备购置安装,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筛选和包装能力,为今后打造小杂粮品牌、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创造条件。

  星佐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举办前川乡星佐村文化艺术节,用文化为精准扶贫注入精神力量。沙坡村积极打造小杂粮品牌,逐步形成“企业+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为群众畅通销售渠道,保障群众稳定增收。

一颗初心
将党的优良作风带入驻村点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立业强调:“要切实在驻村工作队管理上狠下功夫,强化党建引领,将党的优良作风带入驻村点、带入基层,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推进脱贫攻坚。”

  驻村扶贫干部处在脱贫攻坚最前沿,肩负着组织的殷殷重托,承载着村民的致富梦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硬抽人、抽硬人”为原则,着力做好“选”和“派”双重工作,坚持优先推荐新提拔的党员领导干部、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和积极性高的干部,并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担任第一书记,按照“一村一队、一队三人”的要求,建立“处级+科级+年轻干部”的驻村工作队人员配备模式,组建了一支责任心强、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驻村帮扶队伍。

  马家墕村村民马步远说:“多亏了驻村工作队,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这个“90后”小伙子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外出务工,也无法从事传统农业劳作,却要承担一家四口的生活开支。从住院手术、陪护到返回村里,驻村工作队给了他巨大的帮助。马步远回村后,驻村第一书记温锴带领帮扶干部主动上门,与其商议未来生活问题,决定帮助他发展庭院经济。温锴自掏腰包,为他家买来30多只乌鸡。帮扶干部又积极联系朋友、同事,主动帮助销售土鸡蛋。一年后,马步远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如今又发展了肉驴养殖,日子越来越红火。

  南墕村的沟沟壑壑则留下了驻村干部冯毅和刘榆的脚印。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矛盾十分突出,村里打的深井被部分村民锁住。冯毅挨家挨户登门,与上锁的村民展开了数十次恳谈,全村人的生活用水问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2018年12月,27岁的浙江大学定向选调生刘榆也成为南墕村驻村工作队的一员。她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沟通交流,了解困难和需求。无论是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帮助村民销售小米和土豆,还是在项目建设现场、贫困群众的家门口,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在诸多驻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高质量地完成了驻村帮扶工作。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这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新的开始。”3月9日夜,刘榆在工作笔记上写道。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1.04.01 晋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