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牡丹社区:以人民为中心,共享改造成果

选择字体:[--] 来源:建筑杂志社 发布时间:2023-03-14 13:37:53

  一、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尊重居民意愿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重大决策部署,牡丹社区始终坚持改造意愿、改造需求、改造内容从群众中来,先后召开议事会15次,入户走访26次,填写调查问卷2800多份。根据居民意愿量身定制“需求清单”,经专业设计单位与“人民设计师”共同设计,形成最优改造方案。让居民全程参与项目的决策、建设和管理,实现了从“站着看” 到“跟着干”的转变,组建了“居民义务监督小组”,随时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秉承“民事共商、社区共建、家园共治、成果共享”工作理念,牡丹社区推行坚持社区党委1个核心,统筹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大党委”、社会组织、自治委员会、“两代表一委员”等6方力量,解决群众“N”个诉求的“1+6+N”工作模式,搭建互信共赢、协调配合、议事共建平台,全力打造“两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品质幸福圈”。

  二、整合多方资源,全力打造“两邻”幸福圈

  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建立完善四级党组织工作体系。构建“社区“大党委”—楼院党支部—单元党小组—优秀党员(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体系,推动党的“末梢神经”向居民小区、楼栋延伸。做实“党员骨干倍增”工程,以全国劳模唐乾三为代表的优秀楷模,通过“一带一、一带N”,充分发挥各级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成立“牡丹劳模志愿服务队”“巾帼萤火志愿服务队”“老兵义务巡逻队”等社区志愿组织,利用每月第一个星期五为居民免费理发、修理家电、开展文艺汇演等,将居民请出“小家”融入“大家”,打造充满友爱与奉献精神的“红色幸福牡丹”。

  二是以解决居民“急难愁盼”为核心,摸准居民群众需求。遵循“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原则,成立居民议事委员会,建立协商议事厅,将社区居民转变为社区治理的主体。筹建“睦邻互助会”,按照便民、分类原则,成立9个互助小组,建立社区积分兑换机制,打造线上线下互助服务体系,发动群众参与到社区问题讨论、策略研究和行动落实当中,真正做到“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商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邻里“相帮、相助、相乐、相送”四个互助服务项目,吸纳近千人参与互助活动。通过居民发布“微心愿”、互助组开展“微服务”、志愿者获取“微积分”、困难者得到“微帮助”,形成牡丹人家“邻”聚力。

  三是构建“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全区域无死角”的网格体系。牡丹社区党委按照“一网格一个党组织、一网格一个自管委员会”的原则,由社工和优秀社区党员骨干担任网格员。同时,建立环境卫生、居民教育、治安联防等公共事务自我管理机制,由社区作为召集人,每月中旬召开一次自管委员会协商议事会,涉及楼院和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通过自管委员会进行民主协商议事决定。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提升”的民主形式,形成“我的家园我做主,我的小区我来管”的管理理念。

  四是强化社区“大党委”引领,打造区域化基层党建新格局。牡丹社区采用“专职委员+兼职委员”模式,创新党建模式,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了区域化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将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会、242医院、航空实验小学、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二十一厂的各个党组织力量凝聚起来,组建社区“大党委”。同步成立社区委员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监督委员会,搭建居民议事平台,构建居民议事、辖区党组织共同参与的治理新模式。

  三、聚焦“一老一幼”,改造成果居民共享 

  努力增强小区的自我“造血”功能,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反哺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治理方面。采取了“企业出一点、政府补一点、居民掏一点”的资金筹集方式,累计投入资金1.24亿元,系统改造了地下管网、外墙保温、屋面防水、新建道路、休闲广场、园林小品等30多项居民急需改造的内容。同时,为引入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了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乐、助急等“六助服务”,做好了基础硬件设施保障,使得医疗资源下沉社区,开通了就医绿色通道;建设梧桐书房,开展“家校社”互动。全力加强社区服务,完善了服务功能,提升了服务品质。

  (一)“品质养老”更有民生温度

  牡丹社区深入践行“两邻”理念,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落实、落细、落地,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更加温暖的服务,让“品质养老”品牌更有民生温度。可以说,“老小区新变化,老邻里新生活”是牡丹社区10年变迁的真实写照。

  牡丹社区已经建成40多年,现有3000多户居民,老年人比例超过40%。老年人中,空巢老人比例也超过40%。不少老人年迈体弱,对他们来说,做一日三餐是个很重的负担。2021年7月,牡丹社区引入第三方机构,开设了老年餐厅,推出适合老年人的少油、少糖、少盐、口感软糯的菜品。除了配备养老餐厅,社区建设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中老年活动室、助浴室、日间照料室等功能房间,为老人提供专业的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社区还与242医院密切合作,进一步完善“大病在三级医院、小病在社区、康复护理治疗在二级医院”的医养体系建设,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不断擦亮“品质养老”民生品牌。

  结合居民中党员多、劳模多、工匠多的实际情况,牡丹社区组织成立了“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党员楷模宣讲团”“巾帼萤火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和社区舞蹈队、歌唱团等文娱团体,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和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让老年人在社区大家庭里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社区劳模工匠服务队的志愿者以“幸福来敲门”的方式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社区志愿者随叫随到的服务让牡丹社区独居老人的吃饭、出行、洗浴等日常需求得到满足。

  牡丹社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服务暖邻”理念,邻里文化长廊的一张张照片承载着邻里互助的幸福缩影。牡丹社区也成为了老年人心中的“幸福大院”。

  (二)“四点半课堂”陪伴孩子成长

  牡丹社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一老一幼”加强社区服务,提升服务功能。学校放学,社区“开学”。牡丹社区免费开设幸福教育课堂,为社区特困家庭、双职工家庭等儿童提供课业托管、兴趣培养等公益课程,被居民们称作“四点半课堂”。“四点半课堂”开设的课程有绘画、书法、篆刻、航模……航模课程,有航空模拟飞行设备,让梦想当飞行员的孩子们可以操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牡丹社区考察时指出,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牡丹社区将继续做好“一老一幼”服务工作,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四、打造红色家园,破解后续管理难题

  既要改出一片新天地,更要管出一番新气象。深入践行 “两邻”理念,努力开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局面,牡丹社区聚焦为民、便民、安民“三民”服务,抓好零疫情、零案件、零事故、零上访“四零”建设,倡导“沈飞精神”,唤醒居民认同感,实行“红色物业”服务,落实“三长五员”实名制专班治理模式,即小区点长、应急点长、荣誉点长和物业管理员、卡口值守员、医疗防疫巡查员、社区警务巡查员、街道专管员“多点服务”,将治理触角延伸到社区“末梢”,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打造有爱、有善、有暖、有伴的“四有”幸福社区。

  社区党委坚持一个核心,强化“红色引领”作用,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引导广大党员主动带头、示范,吸引整合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不断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社区党委通过引领居委会、“大党委”委员、社会组织、自治委员会、“两代表一委员”,共同作为社区管理的六方重要主体,搭建了互信共赢、协调配合、议事共建的平台,承担领导、管理、服务、协调等职能。通过解决好社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共商、共建、共享”,打造助邻宜居新家园。

  据了解,牡丹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教进社区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培训基地”“辽宁省社会治理示范单位”“辽宁省和谐示范社区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标”“辽宁省青少年五星级示范社区”“沈阳市和谐示范社区标兵单位”“沈阳市平安社区”“沈阳市老龄工作高标准示范社区”等80余项荣誉称号,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全国试点社区,多次代表省、市、区迎接全国各级部门的考核验收。2022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牡丹社区,对牡丹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给予了充分肯定。

  (文章部分内容根据《人民日报》《沈阳日报》等新媒体文章整理、编辑)

摘自《城乡建设》202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