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老乡不住危房

选择字体:[--] 发布时间:2020-11-11 10:22:53

  在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蔡桥乡南林村的四年帮扶工作中,我经历过不少难忘的事。

  住房是每一位村民生活的寄托,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一项,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分内之事。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必须把这件事干好干漂亮。

  村里有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主肖楚华1967年生人,全家五口人住在屋顶渗雨、四面透风的D级危房里。2003年,儿子肖石林被查出患有尿毒症,为治病已花费上百万元。2012年,肖石林接受了其母捐助的肾脏,但产生排异反应,每周必须到医院透析。为了儿子治病,肖楚华债台高筑,2014年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

  肖楚华想改造房子。但是按照政策,他必须先行垫付,待竣工验收合格后,再由财政予以补助。2019年3月,肖楚华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并获得批准。此后,驻村工作队隔三岔五就会到施工现场,督进度看质量。可就在房子即将封顶时,我发现项目悄悄停工了。

  原来,肖楚华的资金出现了问题,四处举债已求借无门。得知这个情况后,我决定要帮一把,否则他的住房梦或许就会“泡汤”。我问肖楚华:“还要多少钱?”他回答:“大概6000元吧。”

  没来得及犹豫,转天,我从银行取出了10000元,交到肖楚华的手中。他的眼角顿时湿润了。新房落成后,肖楚华给村里送来一面锦旗,上书两行烫金大字“危难时刻见真情,感谢伟大共产党”。

  村里还有一位很特别的五保户肖每林,今年刚满70周岁。说肖每林特别,是因其性格倔强。

  肖每林住在一间58平方米的危旧土砖房里。为防止倒塌,他在开裂的墙上撑满了参差不齐的木桩。村里多次动员他翻新房屋,但一直没有做通肖每林的工作。2020年3月2日,我带着种种疑惑,走进了肖每林的家,和他同坐在一条长凳上促膝谈心,与他拉家常、讲政策,提出三个解决办法:一是让他住进乡敬老院;二是村里出钱租房给他居住;三是将村里一套闲置房借给他居住。对此,他一一回绝。

  过了几天,我又一次来到肖每林家。在耐心的劝说下,他终于同意在原址改建,先搬到老村部暂住。大家立即打扫老村部,接通水电,购置锅碗瓢盆、桌椅床铺等生活用品。一切准备妥当后,大家请他搬家,没想到肖每林变卦了:“不去!”

  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轮番上场,反反复复做工作,不少人劝我知难而退,但我坚持住了。脱贫攻坚,不能丢下一人!村民住在摇摇欲坠的危房里,我们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干部如何安心?

  解困还应问计于民。5月6日,一场主旨鲜明的民情恳谈会开始了,议题直奔解决肖每林的住房问题,其亲友和村民代表共计30多人参加。介绍完肖每林的有关情况后,大家纷纷发言,并最终达成一致:先送他到医院调理身体,同时帮他改造房子。肖每林三位表兄弟当场同意,并向村委会出具了委托书。

  第二天,经过肖每林本人同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研究,制订出周全详细的工作方案,从联系医院、房子拆建到后勤保障,方方面面情况都考虑到,每一件事都有章可循、有人负责,甚至肖每林喂养的8只鸡都安排了专人看管。一切按照方案有条不紊地推进:将肖每林送进医院,在其亲友、邻居和党员代表见证下,拆除危房,安排施工队进场……

  两个月后,一座功能齐全、面积45平方米的两室两厅新房拔地而起。我们对新房进行了简单装修,购置了新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达到了“拎包入住”的条件。

  8月18日,天气晴好。肖每林出院了,村干部开车去接。他一下车,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从天而降”的新房,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摆放得井然有序。肖每林怔住了,眼角开始湿润,慢慢泣不成声:“我真的想不到,干部们对我这么好,不仅给我免费治病,还帮我盖了这么好的房子!”

  肖每林满意地住进新居,我们心头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三年来,南林村共完成易地搬迁6户22人、新建或维修45户168人,真正实现了“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0.11.11 唐飞云